胡 - 湖泊科学.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胡 - 湖泊科学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1期 湖 泊 科 学 V0__8,NO 1 1996年 3月 JOURNALOFLAKE SCIENCES M ar.,1996 幻一7。 杨 清 心 火 砰 (中国科学院 雨 面 。。鸣) 提要 1990年 8~12月对太湖水华 9状调查表明,水华主要由漂浮性蓝藻二_微囊藻 湖 组成,夏季SE风时其漂 移集聚是西北湖区形成严重水华的主要原因。这种漂移使得藻类所 水 含营养物逆吞吐流方向传辅 ,形成了一种 生物营养滤器”,加速了太潮尤其是西北湖区的富 营养化进程 。太湖外源 N、P负荷量分别为 12.0和 0.85g/(ra ·a),足以引起富营养化 ;表层 华 5cm底泥中含丰富的N、P,其释放也成为湖水中部分营养的来源 。因2~8月藻类总生物量的 成 增长基本遵守Logistic方程 tiN /d*一 ·r(i—N//),故对藻类控制可从 Ⅳ、r人手,印通过 收获藻类达到控制藻粪总量和营养输出的双重功效 ;提高水位增加非光合层厚度 ,有效地降 因 低水柱中藻类生产力 ;建立有术生埴被的水质保护区也是一种局部藻类控制方法。 及 娴 词 丝 胡 控太湖位于长江三角州南部 ,面积 2338km ,平均水深 1.9m,属大 型浅 制 水湖泊。自6O年代 来,入湘污染量 途 不断增加 ,富 营养化 日趋严 重 ]。 径 1959~1988年 曾先后数次对此湘进 行过研究u ,但对水华的研究不多, 初 原因在于尽管水华 已有数十年历史, 探 但 自1990年 以来的水华爆发才达到 了影噙供水和湖泊生态环境 的程度 本文依据对太湖水华的专项调查研究 结果对其基本特征 、成 因及可能控制 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 1 调查研究方法 全湖布设 41个样点 (图 1),分别 图1 太湖形态及采样点布设简图 在 1990年 8、10、12月中旬和 1991年 Fig.1 M orphologyofTaihu lakeand thesamptingpoints 2、4、6、8、10、12月中旬对各样点的水 · 水利都太胡巍域管理局资助理 目. 来稿 日期:1993一l2—29I接受 日期:1994—05一w . 作者简介 :惦清心,女,1954年生.助理研 究员.1985年兰州大学生物系磋士生毕业 .主要从事湖泊求生植物及富 营养化生物控村研究工作 。发表 伊 乐蕞在东胡的 1种 等学术论文 10余篇. 维普资讯 湖 泊 科 学 8卷 质 、表层底质和浮游生物进行采样和分析 ,同时对一些水文和气象因子及湖水物理特征进行 测定,并对水华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及制图。计算全湖平均值时考虑每个样点所代表的面积 和水深 。 2 水华的基本特征 水华是在一定的营养、气候、水文条件和生物环境下形成的藻类过度繁殖和聚集现 象 ”“,因而在优势种类组成、发生时间及水平分布 (图2)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 I主I2 1990年 8,10月 J -年 6,8,10月太湖水华分布状况 A:无蓝藻颗粒区;B:蓝藻颗粒嚣浮区;c:蓝藻颗粒漂浮区; D:蓝藻带状聚集区{E:蓝藻片状聚集 区;F:蓝藻高度聚集区 Fig·2 Distributionofalgalbloom ofTaihu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