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诉讼欺诈之刑法调整 - 北大法宝.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诉讼欺诈之刑法调整 - 北大法宝

文章编号:1004-94282(004)05-0048-05 论诉讼欺诈之刑法调整 张卫兵 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诉讼欺诈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以提供虚假陈述并伪造证据或串通证人提供伪证的方法,使裁判机关 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判,从而使 自己或与 自己有关联的人从对方得到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诉 讼欺诈罪,而诈骗罪、帮助伪造证据罪、妨害清算罪等现行罪名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惩诫措施等均不能对 诉讼欺诈进行完全调整。我国刑法应增立诉讼欺诈罪,以保护裁判机关的正常裁判活动和他人的财物所有权或财产性 利益 。 关键词:诉讼欺诈;刑法调整;诉讼欺诈罪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OntheAdjustmentoftheFraudinaLawsuitbytheCriminalLaw ZHANGWei-bing L(awSchool Wuhan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2) Abstract:Thefraudinalawsuitmeansthat,inthecourseofacivillawsuit,apartymakesfalsestatements andforgesevidenceorgivesfalseevidenceincollusionwiththewitnesssothatthetribunaldecidesinhisor herfavourwiththeresultthatheorsheorotherpersonsconnectedwithhimorherwillgetpropertyorma- terialbenefitfromtheotherparty.TheChinesecriminallawmakesnoprovisionforthecrimeoffraudina lawsuit.Butneitherexistingcrimes,suchasfraud,aidinforgingevidenceandobstructionofliquidation, norpunitivemeasuresagainstimpairmentofcivilactionprovidedforinthecivilprocedurallawcanadjust thefraudinalawsuitcompletely.TheChinesecriminallawshouldaddthecrimeoffraudinalawsuitin or- dertosafeguardtheregularadjudicatingactivitiesofthetribunalandthetitletopropertyormaterialbenefit ofotherpersons. Keywords:thefraudinalawsuit;theadjustmentbythecriminallaw;thecrimeoffraudinalawsuit 一、问题的提出 在民事诉讼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现象: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在离婚诉讼中为多分得夫妻共同财 产而伪造共同债务;公司、企业法人为逃避债务而假借破产程序实施金蝉脱壳;为谋得不正当的财产或 财产利益,或为将自己的财产风险转移给对方,利用自己因业务关系而持有的对方空白法律文件之便, 采用在其空白处增添内容方法赢得法院或仲裁机关对 自己有利的裁判;有的当事人合伙进行虚假民事 诉讼,骗取第三方财产或将不利风险转移给第三方。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就是: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 采取提供虚假陈述并伪造证据或串通证人作伪证办法,通过法院或仲裁机关作出对 自己有利的裁决来 收稿日期:2004-07-10 作者简介:张卫兵 (1966-),男,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大法律信息网 北大法宝 合“法”获得本不应属 自己的他人的财物或财产利益。它不仅严重侵犯了裁判机关的正常裁判活动,而且 也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其社会危害性显而易见。 有人认为对于这些现象,我国法律已作了明确规定:一是从财产犯罪角度,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 了诈骗罪,但这里诈骗得利者的财产取得并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