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寒热配伍的运用要义
://
Website htt xuebao.ahtcm.edu.cn Email ahxbbb 163.com
p 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1
36 4 2017 8 JANHUIUNIVCHINESEMED Vol.36No.4Au.2017
g
·理论研究 ·
中药寒热配伍的运用要义
黄 浩,倪 诚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
[摘要]寒热配伍的适用证以火郁证、湿热证和积滞证为主;根据寒热药性可采取去性存用、去用存性两种形
式;寒热配伍环境可调控单味中药的具体效用发挥方向;寒热药物量比包括全方寒热药量配比、方内寒热药
对(组)配比、同药异方异量三方面。临证时应根据病性,针对寒药和热药的药性和功用,合理配伍寒药和热
药及调整其剂量配比,以调控药用方向,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方剂;中药药性;寒热配伍
[中图分类号] [ ] /
R289 DOI10.3969 .issn.20957246.2017.04.001
j
中药的寒热配伍,是指针对热证或寒证,将寒凉 虽可清泄肝胃之火,然气郁化火之证,纯用大苦大寒
药和温热药合用的一种特殊配伍方法。寒热配伍有 既恐郁结不开,又虑折伤中阳,故又少佐辛热之吴茱
别于寒热并用,寒热并用实质上是针对寒热错杂而 萸,辛开肝郁,苦降胃逆,既可助黄连和胃降逆,又能
[]
设的温清并用法,较为局限。目前多从寒热并用的 4
制黄连之寒,使泄火而无凉遏之弊 。
[ ]
12 在湿热证中的运用 湿热证是温病的常见证
角度研讨寒热配伍的原则、目的与配伍形式等 。 1.2
笔者试从针对病证、根据药性、调控药用方向、药物 候之一,临床上以身热缠绵,胸脘痞闷,身重体倦,小
量比等角度探讨中药寒热配伍的运用要义,以期为 便短而黄赤,口渴不引饮,舌苔黄腻,脉象濡数为主
合理用药配伍、提高临床疗效拓宽思路。 证;以发病慢、病程长、缠绵难愈为特点。
1 针对病证寒热配伍的运用 湿热证的主要特点是阻滞气机、郁遏清阳。因
1.1 在火郁病证中的运用 火郁证是指阳气怫 湿为阴邪,重浊难化,阻碍气机,湿热相合,更是如油
郁、火邪壅闭于里的证候。关于“阳气怫郁”,《内 入面,黏滞缠绵,留连难解,以致上、中、下三焦气化
[]
5
经》早有论述,如《素问 ·玉机真藏论》云:“风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