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矛盾的身份和斗争
第九课1框1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并能联系实例进行分析;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杀和否定。在现实生活中不回避矛盾,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重点难点】
1、重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含义
2、难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构建框架,把握体系
1、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观点:联系、发展、矛盾观点 是联系的内容 是矛盾的表现形式 构成
1、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观点:联系、发展、矛盾观点
是联系的内容 是矛盾的表现形式
构成
引起
引起
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是矛盾运动的结果
联系(一)构建框架,把握体系
联系
矛盾
矛盾
发展
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知识。逐步引出本单元所要学习的内容——矛盾的观点,帮助学生把握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观点的内在联系。
说明:
1、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正是由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没有联系也就没有发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统一的,它们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出来。
3、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外部矛盾,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也就是外因,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学生所讲内容对错与否,教师暂不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
学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教与学、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 自由与纪律……
2、教师播放一段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并启发设疑:“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如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的举例,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教师扣住“对立”、“统一”进行概念分析,并结合前面学生的举例及足球赛加以点评。
(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说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看课本67页课堂探究,引导学生区分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问题探究1:(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略
老师提示: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的观点,“自然界喜欢矛盾”里的“矛盾”就是哲学上讲的矛盾的含义,不是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问题情境2:《自相矛盾》的故事。《韩非子》中有一寓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盾之说也。”
问题探究2:寓言中所说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韩非子》寓言中“矛盾之说也”,指的就是逻辑矛盾,但作为兵器的矛和盾,也确实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自相矛盾”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它是指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这种矛盾是可以避免的。而我们哲学矛盾(辨证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这种矛盾无处不在,不可以避免。
(2)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
(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要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当代大学生如何发展自己的才华.doc
- 弹簧框架.ppt
- 当代装饰设计现象分析.doc
- 当二等班的时候点点蜂蜜.ppt
- 当归西尼汤.ppt
- 当归牡丹草药妇科疾病.doc
- 彻底的方法.ppt
- 当地地理 - 带你进入树干.ppt
- 德国学习 - 购物.doc
- 德国翻译留在酒店.doc
- 浙江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衢州市直公立医院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浙江温州泰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江苏靖江市数据局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广东茂名市公安局电白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浙江舟山岱山县东沙镇人民政府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最高人民检察院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浙江金华市委宣传部、中共金华市委网信办所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广东深圳市党建组织员招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江苏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招聘非在编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