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纸浆水盘.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康纸浆水盘

安康浆水菜:请讲出你的故事 一、安康浆水菜为什么能产生,产生的原因 安康市地处陕西东南部,汉江上游,市境东临湖北 ,南接川渝,西连汉中,北临西安、商洛。地域介于东 经108度01分至110度12分,北纬31度42分至33度49分之 间,全市总面积23391平方公里,辖10个县区,总人口 296.1万人。 历史上,安康曾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的人群损失和移民 ,第一次是五代?后晋天福和宋?淳化时期的地震、水灾 、旱灾、蝗灾引起饥民大量外逃,后经过百年的移民, 安康人群又起;第二次元代至明初,由于战祸与干旱、 水灾等灾荒,出现人相食,饿殍载道的情景,安康降为 散州,县制等均废,安康人群损失十之八九。明末清初 ,朝廷发布垦荒令,因此,两湖、两广、川渝、皖、闽 等周边十省市大量移民沿汉江而上,形成“湖广填陕西 ”的移民壮观。各地移民带来各自的乡音风俗、烹饪技 艺,让安康出现“十里不同音,隔村不同俗”的风俗特 点。为安康的浆水菜的发展奠定食者基础。 安康市古为梁州所辖,殷周之际属巴庸州。武王伐 纣,巴庸参加战斗,故有“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 (成都出版社2007版《华阳国志校注》第4页)的记载。 秦惠文王更元13年(公元前312年),始设西城县。秦 统一六国后划汉水上游为汉中郡,领12县,治所在现安 康城区江北中渡台。东汉建安21年(216年)西城郡、 汉宁郡一分为二,东部划归荆州。西魏废帝三年(554 年)设州,因汉江盛产麸金取名“金州”,明万历年( 1583年)改“金州”为“兴安州”,乾隆48年(1783年 )升“兴安州”为“兴安府”,治所仍在现安康城区, 并在府城设县,取“安民康泰”之意,称“安康县”, 至建国一直沿用此称谓。2000年撤地设市后改现称“安 康市”。 安康市平均海拔450米,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年 平均温度15度以上,年降水量856毫米,地貌特征为南 北高山夹峙,河谷盆地居中,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 称。汉江横贯全区中部,北为秦岭山脉,南为巴山山系 ,年平均水流量为6403/秒。 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安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物原 料,清康熙四十年(1702年)兴安知府王希舜编写的《 兴安州志?卷三?土产志》记载的安康土特产达214种, 仅蔬菜种植就达32种,再加上张补山《救荒十策》等文 献记载的可食山野菜29种,总计达61种,可见安康人取 食蔬菜的范围之广、品类之多。同时安康还是漆麻耳倍 桑药的天堂,安康自古就有“中药村仓库之称”,蚕桑 是安康历史上的传统产业,目前蚕桑产量占全省的80% 以上,为古丝绸之路的丝绸供产地之一,有出土于安康 “汉鎏金蚕”为证。众多的特产,给安康的历史写下了 辉煌。仅清康乾年间,安康一地的山货特产就占陕西山 货特产厘金税的6成以上。食物品类的繁多,再加上有 些食物需炮制后方可食用的原因,又为浆水菜的经久不 衰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二、安康浆水菜分布区域 安康浆水菜分布于安康市的汉滨区、旬阳、白河、 平利、镇坪、汉阴、宁陕、岚皋、紫阳、石泉等县及沿 汉江而上的汉中、安康周边的四川、湖北和陕西商洛部 分县区。 三、安康浆水菜的历史渊源 浆水菜在安康也称酸菜,是下里巴人之菜,是陕南 浆水菜的代表。它是陕南城乡的一种传统家常菜。浆水 菜一名相传由汉丞相萧何命名。 安康浆水菜历史悠久,古典籍《周礼》记载:“以 水浸粟米而成”。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寒食浆法 》,明?李中立《本草原始》记载:“浆,酢也。炊粟 米热,投冷水重浸五、六日,味酸,生白花,色类浆, 故名浆水。俗名酸浆;甘、酸、微温、无毒;调中引气 ,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霍乱泄利,消宿食。解烦 去睡,调理脏腑。煎令酸止呕哕,白人肤体如缯帛。利 小便。浸至败者害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版第 423页) 关于浆水菜的得名,得从“浆水面”的得名说起,相传 楚汉相争时,西城(现汉滨区中渡台)城中有一对姓刘 的夫妇开了一家小面馆。一日,忽闻家住江南岸山中的 岳母病重,小两口又是孝子,急探望,丈夫把洗好的白 菜存入缸内,然妻子又不小心把锅里的热面汤也给倒进 缸里,便匆匆关了店门渡江而去。几天后,小两口回来 刚进店门,就见一老一中两位先生进店,喊着要吃面。 小夫妇称没有做臊子的肉菜,只有白菜,如能凑合的话 就可以做,两位先生应允。店主去缸里取白菜,却发现 白菜泡在一股带酸味的汤水里,青中带黄,酸里透香。 店主将面条煮好,浇上酸白菜汤,淋上油泼辣子,端给 客人。两人一尝,味道极好,连声称赞说此面集酸辣香 于一碗,又各续了一碗。吃毕,两人对话,老者讲:“ 主公,没想到巡察西城吃了如此好吃的东西。”中年道 :“此面做法称奇,西城人太有口福。”两人问店主“ 这是什么面,好吃极了。”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