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章 绪 论
概述
我 国灌溉历史悠久 ,早在战国初期至 中期 ,已开始修建灌溉
工程 。如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魏国漳水渠 。魏文侯至魏襄工时代 (公
元前 年至前 年 )西门豹与史起引漳水灌邺 田。其后
多年的农业发展进程 中,修建 了众多著名 的灌溉工程 ,如陕西较
大规模的引泾水灌溉的郑 国渠 (公元前 年 ),有 多年历
史的四川引岷江水 的都江堰灌溉工程 、广西灵渠 ,宁夏 引黄河水
灌溉的秦渠 、汉渠和唐徕渠 。这些古老灌溉工程历经岁月沧桑 ,
至今绝大部分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现 出古代水利设施 的科学性
以及巧夺天工的灌溉技艺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灌溉在我 国农业生产 中历来 占有着特殊重要地位 。中华人 民
共和 国成立 以来 ,灌溉事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建 国前我 国耕地约
为 亿 ,当时的灌溉面积为 万 ,灌溉面积 占耕地
面积 的比例不到 。目前我 国的灌溉面积 已增加到 万
约 占全 国总耕地面积近一半 ,为新 中国成立前 的 倍多。我国
人 口由新 中国成立前的 亿增加到 亿 ,增加近 倍 ,灌 溉 在
解决好人 民吃饭穿衣 问题 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我 国灌溉土地每年
提供 的主要农产 品中粮食 占全 国总产量 的 ,棉花、油料 占
蔬菜 、水果 占 。在我 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灌溉用水
约 占全 国用水总量的 ,是第一用水大户 。
随着我 国农业 的发展 ,灌溉面积 的扩大 以及对水需求 的不断
增加 ,要求继续开发利用新的水源 ,但是水资源 的过度开发 已引
发 了水量再分配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 问题 。从 世纪 年代开
始 ,北方地 区出现持续干旱 ,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 ,通过大面积
第 2 页
的抗旱打井 ,虽然缓解 了北方旱情 ,但大量提取地下水 ,出现 了
大面积 的地下水漏斗 。此外 ,一些流域上游地区超量引水灌溉 ,
削减了下游地 区的供水量 ,从而带来流域 内部分配失衡 ,造成下
游土地干涸、沙化 ,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无节制地进行水资源 的
开发利用给人们深刻 的教训 ,使人们认识到 ,对于人均水资源 占
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 的我 国来说 ,如今可再开发的水资源
已极为有限。灌溉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大力推行节水灌溉 ,走
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道路。
在 以往还没有 出现用水竞争的年代 ,传统的灌溉水的利用率
较低 ,有的只有 左右 。由于用水环境宽松 ,对水的利用率并
无苛求 ,或者是限于当时条件而无力提高 。随着工农业生产 、城
镇生活用水量快速增长 ,水资源短缺 日益 凸现 。从 世纪 年
代 中期开始 ,在政府和水利部们的大力推动下,在节水灌溉方面
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和工程实践 ,并引进和借鉴 了国外的先进
节水灌溉经验 ,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多种节水措施 ,灌溉水利用率
得到显著得提高,但就全 国总体上来说只达到 。在全
国范围内全面提升灌溉水利用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 巨复
杂 的工作 。也正是 由于灌溉用水效率 目前基数 比较低 ,因此可 以
预期 ,通过大力改革原有的灌溉习惯 ,采用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措
施,灌溉水的利用率将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实现节水灌溉 的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