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中的新技术》科普文学杂谈.pdfVIP

《地球科学中的新技术》科普文学杂谈.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地球科学中的新技术 陈 额 主编 件 方 嘴 版 早: 19 8 9 内 容 提 要 随着地球科学的深人发展,其研究对象从海洋转向陆地、从地球浅部 转向深部。面对这种转移,需要新概念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本书介绍 了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新技术:如空间测量技术、显微分析技术、计算机 辅助层析技术 (CT)等。本书重点不在介绍这些新技术的细节,而在于介 绍它们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书系高级科普读物。它一方面能使从事地球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扩大 眼界,了解各种新技术的原理和在解决地球科学问题中的应用;另一方面 可使从事新技术开发的技术专家和工程师们了解地球科学的现状和巫待解 决的前沿问题。 本书适合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大地测量等方面工作者阅 读,也可作地球科学和技术科学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读物。 地球科学中的新技术 陈 额 主编 责任编辑:宋炳忠 棒苏华 件 才 咬 从 杠出版 北京复兴路63号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印刷厂 印 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售 850x1168 1/32 8印张 215千字 1989年6月第一版 1989年6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 0001-2000 ISBN 7-5028=0243-6/P ·158 (631)定价:3.60元 武简要回顾一下近几年在地球科学中新技术应用的情况。 空间技术应用于观测地表已可达到厘米级的精度,应用全球 卫.星定位系统 (GPS)和甚长墓线干涉测量 (VL班)等方法, 现在已经可以直接测量板块的相对运动和大陆漂移的速度。观测 在地质构造单元中的应变积累和释放过程,使得传统的大地测量 和构造物理学出现了重大飞跃。 CT技齐 (计算机层析术)在生物医学方面获得极大的成 功,1979年诺见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83年诺贝尔化学奖都授 予与CT技术有关的研究。同一技术两次获奖,在科学史上是不 多见的。70年代末期,随着全球测震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CT技术开始应用于地球科学,第一次得到了地慢的三 维构造模式,揭示出地慢的横向不均匀特性,显示 了在大陆边缘 下面地慢的细微构造。 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使我 们通过地球内部到地表之间的板块俯冲、造山作用、岩浆活动等 方式的物质转化,建立起全球的三维地球化学模式,开辟了岩石 圈动力学和地质年代学方面的新前景 ‘ 固体物理的理论和概念,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方法应用到传统 的岩石学中,使我们可以根据岩石矿物中重结晶移拉的大小和位 错密度等微观特性,去分析地质过程中的古代应力和古代热历 史,结合地质纪年方法能为解决大陆演化历史提供新的线索。 近年来发展的深部探测的新方法,起源于地球物理勘探。现 已应用于研究广泛的地学问题。例如美国首先发展了大陆地壳反 射地震剖面法,建立了以COCORP为代表的合作计划,开展大 陆基底的地震反射剖面法探测。讨软流圈电导性研究的国际合作 等计划也已提出。 为了验证地壳深部探测的结果,苏联在科拉半岛钻了一 口 井, 旨在穿透大陆地壳, 目前已钻进 了12km。对取出的岩芯 进行鉴定并与地表进行的深部探测结果对比,得到 了许多出乎预 料的结果。例如过去把下地壳的高速层认为是玄武岩层,而实际 岩芯资料表明,该层局部为长英质。 目前有10余个国家计划应 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投资数亿美元,开展深钻计划,可以预 料,这将对过去关于大陆深部构造和物质成分的认识提出新的挑 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