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监测与预报方法清理成果汇编 地下水分册》科普文学杂谈.pdfVIP

《地震监测与预报方法清理成果汇编 地下水分册》科普文学杂谈.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地震监测与预报方法清理成果汇编 地 下 水 分 册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 终 宋 咦 服 名* 9 8 8 内 容 提 F} 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地下水位动态预报地震是目前地震监测预报的重 要方法之一 本文集是地震预报方法清理研究总结的一部分,系统介绍了 我国水文地球化学及地下水位动态方法目前的观测系统状况、各种影响因 素的识别与排除方法震·例的剖析和预报效能的评价、以及有关吵验和理 论研究成果.本文集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近二十年来在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 地下水位动态探索地震预报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内容系统,资料丰富,可供 从事地震预报的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作者及其他人员参考. 地震监刚与预报方法清理成果汇编 地 下 水 分 册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 责任编辑:马 兰 伟 士 咬 从 社 出版 北京复兴路63号 北京昌平展望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售 787X1092 1/16 17印张 435千字 1988年4月第一版 1988年4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0001一1300 ISBN7-5028-0012-3/P·12 (421)定价:4,65元 前 言 大陆是人类的主要活动地区,发生在大陆的地震虽只占全球地震的15肠,但大展给人类 造成的损失却占全球地震损失的85弧.我国是世界大陆区地震分布最广的国家,据1970-- 1980年的统计,地展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世界其他各国的总和还多.地震预报研究的紧迫性 显明地摆在我国地震工作者面前. 不少事实表明,地震是有前兆的,对某些类型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并减 轻灾害.然而实践也告诉人们,地展前兆现象是相当复杂的,目前离准确预报地震三要素尚 播走较长的路.当前,地震预报中有几个突出的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如何识别和排除各种 千扰.可以说,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是随着对于千扰因素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提高的:其次要 设法寻找反映地震前兆的灵敏点和优化观测方法。一些大样品模拟实验表明,同一试件中不 同区域的反应可以有很大差别;第三要弄清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不同展级地震的异常的对 应范围。这对地点预报至关重要:第四要研究不同类型地震长、中、短、临前兆的判据,这 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地震局自1983年起,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组织了2200余人, 对各种前兆观测方法多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对华北地区和南北地展带10年强展危 险区的判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1.地展监测与预报方法的清理研究 包括各类前兆方法的清理,计有测展、地形变、水位、水化、重力、地电、地磁、地应 力和综合分析等9个方面.具体清理内容为: (1)观测仪器的评价 仪器参数,所测物理量,各类仪器的对比、稳定性、抗干扰性 能,提高观测精度的方法等. (2)观测条件的清理 台站水文地质条件、岩性、环境干扰源、最佳观测条件,相应 的野外与室内对比试验等. (3)观测信息的处理 干扰因素的典型图象与识别方法,频谱分析与卓越周期的研 究,各种测量方法的试验等. (4)监测与预报能力的评价 现有预报方法的依据与科学思路,震例(包括正例与反 例)剖析,预报效能的评价等. 2.强震危险区的判定与研究 以华北地这和南北地震带为研究区,从清理过去的危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