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地震现场工作大纲
和震情分析指南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
化 i 谈 版 序‘
1990
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震情分析指南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
.责任编辑:姚 兰
件 才 嘴版 社出版发行
北京民族学院南路9号
山西新华印刷厂印刷
850x1168 1/32 3.625印张 97.4千字
1990年 10月第一版 1990年10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 0001-10000
ISBN 7-5028-0421-8/P ·269
.(809) 定价:5.20元
月JI 吕
根据新时期地震工作方针,我国地震工作包括监测预
报、地震灾害的震前防御、地震应急反应、震后救灾及重
建等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监测预报工作是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地震工作的主战场。监测预报工作的
主要对象是中强以上地震,它的主要任务概括地说包括震
前预报、震时速报和震后应急处理与现场震情判断。地震
监测是预报工作的基础,地震科研是提高监测预报水平的
关键。
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的现场工作,既是地震预报的前
沿阵地,也是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灵敏点。每当一次有重
大社会影响的地震发生后,政府和社会公众都立刻向地震
部门提出:是否还有大震发生等一系列问题,并要求尽快
作出回答。因此,做好地震现场各项工作和正确判断震情
发展趋势,对稳定社会,安定民心,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
和生活秩序、协助当地政府进行地震救灾,重建家园等有
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从 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开展大
规模地震预报实践以来,经历了数十次地震现场工作,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随着地震工作的不断深人和我国
进入新的强震活跃期的迫切需要,现场工作内容不断拓
宽,有必要在系统总结二十多年来地震现场工作实践的基
础上,继承、发展和创新,针对地震现场工作的特点,对
其各主要环节制定出一套规范性的工作纲要和指南,以统
— 1一
一地震现场_L作的主要技术要求,保证现场工作有秩序、
高效率地进行。为此,国家地震局在 (88)震发科字第
194号文中决定成立 地“震现场工作规范编写组”,在国家
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的组织领导下,具体负责编写 《地震现
场工作大纲和震情分析指南》。
编写组成员有: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崔犷良田 (组
长)、刘盛利、郭大庆、郝永明、魏柏林;震情分析指南一
一刘正荣 (组长)、朱传镇、刘蒲雄、戴英华、石绍先。他
们在广泛调研和参考 1988年全国大震现场工作研讨班专
家讲稿基础上,1988年9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发至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 (办)和各直属单位广泛征求
意见,在认真研究了各单位提出的意见后又作了必要的修
改、充实,经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审定同意后,1989年
4月3日颁布试行。一布来,巴塘、小金、大同及重庆、
石棉、常熟等地相继发生了有影响的5级以上地震;四
):I、山西、江苏及云南等单位的地震现场实践,对本大纲
和指南又提供了新的经验并发现一些不足。为此,国家地
震局科技监测司于 1990年4月,结合试行的情况,组织
苗良田、刘蒲雄、刘正荣、朱传镇等部分 地“震现场工作
规范编写组”成员专门进行修订和补充,并再次征求有关
单位意见。张国民、蒋克训进行了部分修订工作,大“纲和
指南”最后由孙其政、李宣瑚、.徐京华统编与审定。景呈
国、张德信参加了部分工作。
《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震情分析指南》分为两部分:
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地震现场震情分析指南。
地震现场工作大纲是针对不同震级的地震现场进行制
订的,但重点放在中强以上地震现场工作的内容及要求
上。具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