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内服及外敷联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探究
中药内服及外敷联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探究[摘要] 本文采用中药内外疗法联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与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盆腔炎进行疗效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确定中药内外疗法联合超短波治疗,可较彻底地治疗盆腔炎,可显著降低其发病率。
[关键词] 中药;内服;外敷;超短波;慢性盆腔炎
[中图分类号] R27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1(2009)02(b)-059-02
慢性盆腔炎以盆腔部位疼痛为特征,为妇科常见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因是妇女经期、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病原体侵入内生殖器,引起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结缔组织及腹膜炎症而致。本病属中医“少腹痛”、“热入血室”、“带下”、“不孕”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多由邪毒或湿热,经阴部上犯冲任、胞宫,以致邪气留滞而痛,在急性期由于邪毒、瘀血或温热使气血受阻,不通则痛。湿热为疾病本质,故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为基本治法。此类患者西医治疗多为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但可产生耐药,甚至可致二重感染,但治疗效果却不甚理想。而经中医、中药多途径结合治疗,不但取得良好疗效,且能显著降低其发病率。现对我院妇产科2005年1月~2006年10月,采用中西医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共143例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05年1月~2006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4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89例,年龄21~55岁,平均36岁,病程3个月~8年;下腹痛89例,腰骶坠痛83例,白带增多78例,自觉疲乏无力51例,盆腔压痛80例,附件增厚76例;重度33例,中度38例,轻度18例。B组(对照组)54例,年龄25~54岁,平均34岁,病程5个月~8年;下腹痛54例,腰骶坠痛47例,白带增多40例,疲乏无力41例,盆腔压痛49例,附件增厚45例;重度21例,中度22例,轻度11例。两组年龄与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及《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慢性盆腔炎的标准拟定。
1.3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盆腔炎症状评分标准制定:下腹、腰骶部酸痛下坠3分;带下增多,1分;低热疲乏,1分;经期腹痛,1分;子宫活动受限、压痛,5分;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5分;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压痛,5分;病程每增加1年加0.5分。分级标准:15分以上为重度,9~14分为中度,5~8分为轻度。
1.4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妇科学》[3]有关标准辨证,属湿热瘀结型。
1.5治疗方法
1.5.1 A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内外疗法联合超短波治疗。中药内服处方:生黄芪、丹参、红花、党参、五灵脂、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土茯苓、生薏苡仁各15 g,当归、香附、乌药、九香虫各10 g,桂枝6 g,甘草5 g。加减:腹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5 g,或乳香、没药各5 g;腹胀甚者加青皮10 g,小茴香6 g;白带多者加苍术15 g;盆腔积液者加茯苓15 g,泽泻15 g;有包块及条索状物者加三棱、莪术各15 g;腰痛甚者加杜仲10 g;小腹冷痛者加艾叶6 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中药外敷处方:忍冬藤、桃仁、红花、地丁、鸡血藤各30 g,透骨草、蒲公英、败酱草、乳香、没药各15 g。上药装入20 cm×10 cm×5 cm布袋中,冷水浸泡15 min后,煎煮30 min,待温度适宜后敷于下腹部疼痛部位或包块处,每次20~30 min,每天2次。敷药后使用超短波治疗,方形电极板置于下腹处,功率80~100 W,每次20 min,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
1.5.2 B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头孢曲松钠1 g加入0.9% NCl 250 ml(有头孢类药物过敏者改为氧氟沙星100 ml)静点,每天2次;替硝唑100 ml静点,每天2次(胃肠道反应重者改为奥硝唑静点)。
1.5.3心理治疗向两组患者宣传慢性盆腔炎的保健知识,告诉患者因治疗需要一段时间,要持之以恒,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每个月治疗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品,禁房事,注意外阴卫生,注意休息。停用其他对慢性盆腔炎有治疗作用的措施、药物。月经期治疗暂停,干净后即恢复。
1.6 观察指标
①综合疗效比较;②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③治疗前后妇科检查情况比较。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2结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