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口服给药五个关键环节
临床口服给药五个关键环节[关键词]口服给药;服药体位;服药时间;服药方法;服药溶液;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92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167-02
口服给药是临床上常见的给药方法,最方便安全,然而大多数患者并不完全清楚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对自己身体可能带来的作用和风险[1]。患者对服药知识的了解,一般仅侧重于药品种类、使用范围、用法、禁忌证等方面,而对影响药物作用的许多因素知之甚少,造成药物浪费,疗效不佳,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因此,作为医护人员掌握临床口服给药的关键环节,对提高药物疗效十分重要。
1正确的服药体位
服药体位不当,不仅药效得不到很好发挥,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1]。一般而言,服用大多数药物时,最好采用直立体位或端坐体位,尤其是大药片和胶囊制剂,这样的体位可使药物顺利经过食道进入胃。卧病在床的患者,如果仰卧吞服片剂、胶囊剂,则易使药物粘在食道上,药物直接刺激食道黏膜会引发炎症和溃疡,药物不能进入胃肠道也会影响疗效[1]。因此,如果病情允许,患者最好在服药后稍做轻微活动,这样可以避免药物滞留于食道。
尽管直立体位服药效果最好,但并不是所有口服药都要站立服用。有些药物则比较特殊,需要患者刻意采取卧位服用。例如,硝酸甘油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患者含服硝酸甘油时如采取站立体位则可能因体位性低血压而昏倒,因此,含服硝酸甘油应采取半卧位;服用睡眠诱导期短的安眠药,患者应在服用后立即躺卧,以免发生意外;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治疗胃体后侧壁溃疡时,患者应采取左侧卧位,根据溃疡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卧位,从而使药物与胃黏液中的黏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以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2最佳服药时间
口服给药的时间取决于诸多因素,在临床上有目的有根据地安排患者服药时间、间隔和次数,会提高用药疗效。
2.1根据与饮食关系安排用药时间
胃肠道是口服药吸收的主要部位,因此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量受饮食的影响很大[2]。通常对胃部无刺激性,在胃肠道发挥作用,或者希望能够充分吸收,迅速奏效的药物,要饭前服用;为了避免药物造成胃肠道反应,或食物能够促进某些药的吸收时,要饭时服用;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强,或希望在消化过程中起作用的药物,要饭后服用。如胃动力药、止泄药等饭前服,助消化药、苦味健胃药等饭时服,抗酸药、刺激性药物等饭后服。
2.2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用药目的及不良反应安排用药时间
如利尿剂可根据药物作用特性,安排不同服药时间。速尿为避免影响夜间睡眠,宜白天服用,而双氢克尿噻若早上给药,尿中排出的Na+/K+比值增大,则副作用减小;降糖药根据作用机制、用药目的要求服药时间也不一样;抗过敏药宜在临睡前半小时服用,这样可减少嗜睡等副作用。
2.3根据人体的生物节律安排用药时间
如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呈双向性昼夜节律变化,晚上入睡后血压逐渐下降,晨起血压骤然上升,因此高血压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药,且上午用药量略大,若夜间继续用药,则血压下降得更低,易诱发脑血栓。
2.4根据病情必要时服药
有许多药物是对症治疗,只有发病时才服。如止痛药,胃痛时服颠茄片,心绞痛时服硝酸甘油片,晕车、晕船者提前半小时服用晕海宁等。
3正确的服药方法
3.1剂型与服药方式
临床上常不重视合理应用药物的剂型,不熟悉药物剂型对药物的吸收、血药浓度和疗效的影响。实际上,供临床使用的剂型是药物动力学、药剂学、药物本身的性质及便于服用等综合知识的结晶[3]。除特殊情况外,保持药物的原剂型使用,不但能保证药物的疗效,且能避免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如糖衣片、肠溶片、胶囊剂等,不要嚼碎或分开服用,若破碎服用则降效或增加不良反应;控释片、双层片等若破碎服用则破坏药物内部骨架结构而使疗效降低。
3.2药物的性能与服药方式
掌握药物的性质特点,给予相应的服药方式,对提高药物疗效至关重要。如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则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对牙齿有腐蚀作用和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铁剂、酸类,服用时为避免和牙齿接触,可用饮水管吸入药液,服药后漱口。服用铁剂应忌饮茶,铁和茶叶中的鞣酸接触,可形成难溶性铁盐,妨碍吸收。
4确切的服药溶液
最好的服药溶液是白开水。医学专家测试,用温度为40~50℃的20 ml水服药吸收率仅为43%,而用40~50℃的200~250 ml水服药吸收率可达90%以上[4]。因此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水有保护和润滑食道的作用,又能加速药物在胃里的溶解,促进吸收,同时可以加速排泻,减少毒副作用。临床上禁忌患者服药时不用温水送服,干吞强咽,致使药物滞留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