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乳腺癌X线研究(附34例报告)
乳腺癌X线研究(附34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的X线特征性表现,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3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双侧钼靶X线摄影。结果:乳腺癌X线征象中,肿块20例(58.82%),24例(70.59%),钙化24例(70.59%),模糊肿块18例(52.94%),,X线上肿块影小于临床触诊25例(73.53%),血管增粗增多10例(29.41%),水肿12例(35.29%),厚皮征5例(14.71%),乳头凹陷7例(20.59%),腋下淋巴结肿大10例(29.41%)。结论: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
关键词:乳腺癌;X线
【中图分类号】R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20-0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早期发现和诊断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现将我院近年来收集整理的乳腺钼靶X线结合有关文献总结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均为已婚妇女,年龄最小为27岁,最大为69岁,平均年龄48.5岁,均行双侧钼靶X线摄影检查,临床资料完整,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
1.2乳腺X线检查方法:常规摄取双侧乳房斜位和轴位片,必要时加拍内侧位及/或揉动像。
2结果
34例乳腺癌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右侧12例,左侧22例。肿块位于外上象限15例,内上象限5例,乳晕后方7例,外下象限5例。34例乳腺癌X线征象中,分叶肿块20例(58.82%),有毛刺肿块24例(70.59%),恶性钙化24例(70.59%),模糊肿块18例(52.94%), X线上肿块影小于临床触诊25例(73.53%),血管增粗增多10例(29.41%),水肿12例(35.29%),厚皮征5例(14.71%),乳头凹陷7例(20.59%),腋下淋巴结肿大10例(29.41%)。
3讨论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其中以中老年占绝大多数,40~59岁是乳腺癌的好发年龄,本组病例占全部患者的60%。乳腺癌好发于外上象限,约占50%,乳晕下区为18%,内上区占15%,外下区和内下区分别占1%和6%。
3.1肿块:乳腺肿块多为不规则形,有分叶和毛刺,尖角征,彗星征等。为乳腺癌中最常见最直接的征象,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表现为不规则的高密度,这是因为癌肿内出血,钙化,含血铁黄素沉着及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分析观察肿块边缘征象非常重要,小分叶是乳腺癌的常见表现,边缘模糊、浸润,星芒状或有触角通常是恶性征象,而边缘清晰常是良性征象。有学者认为尤其是边缘呈多个结节状肿块,多见于浸润型导管癌,通常X线测出的肿块较临床触诊小,这也是诊断乳腺癌的一个可靠依据。
3.2局限性或弥漫性致密影:本组资料中,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致密影者占52.94%,此种表现虽无明确肿块,但对比两侧乳腺可发现双乳密度不一致,患侧乳腺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致密影,触诊局部较硬,但无明确界限,这是由于瘤体缺乏明确分界,被淹没于周围腺体的阴影中所致。
3.3钙化:乳腺钙化呈微细(泥沙样、沙砾样)、多形性钙化(线样、蠕虫样、棒状);区域状、簇状、沿导管分布。钙化征象是诊断乳腺癌的直接征象之一。本组资料为70.59%。乳腺癌钙化灶的形成是由于癌细胞代谢旺盛,内有丰富的钙磷元素,有氧和无氧糖酵解比正常细胞活跃,氧化过程中产出CO2、H2O,很容易在腺泡和导管内使钙盐沉积。钙化沉积多为泥沙状、短杆状、分叉状、蚯蚓状、断针状,可存在于肿块内或肿块境界之外,15~20个/cm2,有时肿块不明显,特征性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可靠标准。
3.4结构扭曲是很特殊的征象,尤其是无肿块或钙化,容易被发射科医生忽视,造成漏误诊。表现为病灶部位小梁局限性增粗变直,正常走行方向改变,其机制为癌肿向周围呈浸润生长,使脂肪与正常乳腺实质之间的界面扭曲变形,进一步发展则可变现为星芒征象。在确定为异常征象前,必须除外正常腺体组织术后改变,活检或放疗后改变,只有充分认识结构紊乱并认真阅片,则有助于X线诊断。
3.5血管增粗增多:是X线主要的间接征象之一,表现为患侧的血管较对侧明显增粗,病变周围出现多数异常血管。其病理基础为乳腺癌的血运增加所致。
3.6乳头、乳晕皮肤改变:表现为乳头凹陷、乳晕皮肤增厚、病变局部皮肤增厚和局限性凹陷。是由皮肤淋巴管受癌组织浸润、充血、淋巴水肿所致。
3.7水肿:是乳腺癌的重要表现之一, X线片上可见肿块周围环状、不规则的透亮环,也称“晕轮征象”,环内肿块的形状有毛刺状、分叶状、圆形、模糊肿块等不同类型。
3.8乳腺癌漏诊的原因:与患者乳腺癌类型及投照有关,当肿瘤范围界限不清,肿瘤密度与周围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