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亮菌甲素治疗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
亮菌甲素治疗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亮菌甲素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肝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60 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肝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亮菌甲素治疗黄疸型肝炎,治疗组转氨酶、胆红素明显下降;白蛋白升高,肝纤维化指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40 IU/L、TBIL34.4 ?滋mol/L。两组在病程、年龄、性别、病原及肝功能异常程度方面具有均衡可比性(t检验,P0.05)。
1.2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包括天门冬钾镁、还原型谷光甘肽等。治疗组加亮菌甲素10 mg, (云南大理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加清开灵30 ml(贵州益佰制药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30天。
1.3 观察方法:详细记录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乏力、厌油、纳差、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及肝功能检测情况,进行两组比较。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测定患者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ALT、AST、TBIL、GGT、ALB、TBA(全自动生化仪),HA、PCⅢ、C-Ⅳ(华美放免试剂盒)。
1.4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好转:症状、肝功能改善。无效:症状、肝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改变:见表1。
2.3 亮菌甲素临床疗效:治疗组治愈25例(62.5%),好转13例(32.5%),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7例(35%),好转7例(35%),无效6例(30%)。无效的患者主要是入组前为重型肝炎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4 不良反应:本组少数患者在输注亮菌甲素后出现一过性皮疹,继续用药后皮疹消失。如果输液速度过快,有的患者出现恶心和头昏,但程度轻,可以忍受。
3 讨论
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中降酶药物较多(如甘利欣),但较重的患者及肝硬化患者应用这些药物时易诱发腹水。退黄的药物非常少,主要为中药,疗效不显著,且疗程长[3]。而同时具有降酶、退黄及抗纤维化作用的药物则更少,且多为中药口服制剂。亮菌甲素是一种香豆素化合物,系从假密环菌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研究证实其能促进胆汁分泌,松弛奥狄氏扩约肌,降低十二指肠紧张度,调节胆管系统压力,促进胆管内容物排泄,增强吞噬细胞吞噬作用,促进免疫功能提高,改善肝细胞水肿、坏死和肝纤维组织增生,促进受损的肝细胞修复和再生,改善蛋白质代谢,退黄疸,调节肝功能。本实验证实亮菌甲素对病毒性黄疸肝炎患者具有明显的降酶、退黄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且本实验也发现其具有升蛋白及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推测机理可能为改善肝脏功能后,间接促使肝细胞合成功能增强,蛋白升高;而肝脏炎症减轻后促使肝脏纤维化指标下降[3],但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该药的临床费用相对于临床目前降酶及退黄及抗纤维化多种药物联用的价格来说比较低廉;且患者所接受的治疗简单,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很好的休息,减轻心理压力,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博琦.现代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第二版.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480.
[2] 张建平.传染科药物手册[M].第一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71.
[3] 郑元义,戴立里.丹参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5):288.
收稿日期:2007-06-07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习服训练治疗运动病57例疗效观察.doc
- 乡村医生良相襟怀―记峄城医生梁传江.doc
- 也谈幕墙施工质量控制问题.doc
- 乡级VCT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及对策探析.doc
- 也谈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doc
- 乡镇卫生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 乡镇医院GSS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2例报告.doc
- 乡村旅游中农村妇女就业及发展探究.doc
- 乡镇卫生院急性有机磷中毒反跳原因及护理对策研究.doc
- 乳制品有助于减少患心血管病危险等.doc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