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代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
代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摘 要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且同时存在多种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的临床症候群,西医主要是针对其各个组分疾病分别进行干预,缺乏针对病因的整体治疗,而中药复方因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方式,故有自身独到的优势。在代谢综合征诊治领域,如何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长处、优势互补是今后值得深人探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中西医结合诊治
中图分类号:R259; R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8-0374-05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WANG Tian-zhan,FU Xiao-dong
(Department of TCM,Huashan Hospital Institute of TCM,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40)
ABSTRACT Metabolic syndrome has been used to describe the clustering of individual risk factors based on insulin resistance. Western medicine focus on the main components of each disease rather than the overall treatment for the causes,whi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ts with muti-channels and muti-targets. Therefore,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worth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etabolic syndrome;insulin resistance;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IR)为基础且同时存在多种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的临床症候群,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症以及血脂异常。近年来,又有学者陆续主张将高尿酸血症、高瘦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肝、微量白蛋白尿、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血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也列入其中[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MS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本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MS的诊治策略。
1 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年对MS的定义是:以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或糖尿病和(或)IR为必备条件,且同时存在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微量白蛋白尿4项中的2项以上[2]。该定义首次为MS提出了量化标准,但由于诊断IR需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不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为了更好地筛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并及早进行干预,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TP Ⅲ)》[3]不再采用胰岛素钳夹试验而提出了较为简单的MS诊断标准:在中心性肥胖、高TG、低HDL-C、高血压和高血糖(IFG或糖尿病)5项中至少达到3项。同WHO的诊断标准一样,《NCEP ATP Ⅲ》也将高血糖纳入了诊断范围。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了适用于临床的MS定义,将中心性肥胖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存在2项以上《NCEP ATP Ⅲ》定义的危险因素即可诊断为MS[4]。IDF首次提出了以腰围表达的中心性肥胖作为诊断的先决条件,并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种提出了判断中心性肥胖的不同腰围切点。
我国于2004年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提出了适合中国人群的MS诊断标准。2007年我国血脂防治指南联合委员会在此基础上作了修订,制定了《中国血脂防治联合指南》[5](表1)。
尽管不同卫生组织制定的MS诊断标准有所差异,但从其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医学界对MS认识的不断深化,具体特点包括:1)将肥胖作为IR的外在标识、特别是突出了中心性肥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