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音乐史作业
概述 中世纪世俗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文化的统一和政治的分裂。 中世纪的社会音乐生活中并非只有基督教礼拜音乐,教堂之外活跃着各种音乐形式。由于教会注重礼拜音乐的整理和保存,直到11世纪几乎没有关于世俗音乐的乐谱和文字记载。 本章主要讨论11--13世纪非礼拜音乐和世俗音乐中单声歌曲的一般情况。 第一节????拉丁歌曲 第二节 方言歌曲 第三节 中世纪器乐 第一节??????? 拉丁歌曲 除了用于礼拜仪式的圣咏外,大约11世纪左右拉丁歌曲开始流行。拉丁歌曲以拉丁诗歌作为歌词,开始或许与宗教活动有某些联系,后来逐渐与世俗音乐活动融合。 (一)孔杜克图斯(conductus) 1、定义及相关知识 2、典型特征 3、发展历史 (二)戈利亚德(Goliards)歌曲 1、定义与特点 2、保存与收藏 3、发展历史 (一)孔杜克图斯(单声) 定义及相关知识 孔杜克图斯(conductus)是拉丁歌曲的一种。它既可以是复调也可以是单声形态。 conductus含有“引导”、“指示”之意,表示在礼仪活动中由主礼神父从一处引导至另一处,最初这种音乐只是用于礼拜活动的行进、游行(也包括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宗教剧表演)。 大约11世纪,拉丁诗歌盛行,孔杜立图斯脱离了最早的含义,被用来通指以拉丁文诗歌谱曲的音乐。 12、13世纪是孔杜克图斯的兴盛时期,在查理大帝的宫廷、法兰克修道院,以及新兴的中世纪城镇这种体裁广泛流传。 定义及相关知识 孔杜克图斯(conductus)是拉丁歌曲的一种。它既可以是复调也可以是单声形态。 conductus含有“引导”、“指示”之意,表示在礼仪活动中由主礼神父从一处引导至另一处,最初这种音乐只是用于礼拜活动的行进、游行(也包括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宗教剧表演)。 大约11世纪,拉丁诗歌盛行,孔杜立图斯脱离了最早的含义,被用来通指以拉丁文诗歌谱曲的音乐。 12、13世纪是孔杜克图斯的兴盛时期,在查理大帝的宫廷、法兰克修道院,以及新兴的中世纪城镇这种体裁广泛流传。 巴黎圣母院 (二)戈利亚德歌曲 定义与特点 戈利亚德歌曲: 中世纪流行的拉丁歌曲,由当时的一群自称为“戈利亚德” (Goliards)的游荡诗人创作。戈利亚德游荡诗人主要是由一群不守规矩的学生,或想逃避枯燥的修道院生活,到处游荡的云游教士构成。 戈利亚德歌曲的歌词大多与酒、女人或讽刺时事的主题相关,内容狂放、风格犀利,不拘成法。歌曲风格却清新动听惹人喜爱,手抄成册,广为流传。戈利亚德拉丁歌曲集大多没有乐谱,或乐谱难以识读,旋律方面现知很少。 12—13世纪早期是戈利亚德拉丁歌曲的发展盛期,随着13世纪中世纪大学的兴起而逐步衰落。 第二节 方言歌曲 二)法国游吟诗人 游吟诗人歌曲以爱情题材为主,其中一种所谓“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这种题材往往是某一游吟诗人对自己仰慕或爱恋的已婚贵妇人的感情吐露,在中世纪宫廷习俗中,这种感情表达被认为具有规范骑士典雅品性的作用。 中世纪有许多优秀的游吟诗人,其中南方的名关于爱情题材的歌曲还有: 康佐(canso),这是以宫廷之恋为题材的歌曲; 晨歌(alba),表现一对恋人幽会,清晨依依惜别的感情,诗歌通常以骑士与守夜人对话形式,守夜人不断发出“天将黎明”的告诫; 田园歌(Pastorela),旋律有较多的民间因素,表现的总是一个骑士与牧羊女在乡间不期而遇的浪漫故事,有时加二三个人,发展成音乐剧。 除了爱情歌曲外还有涉及政治的忠心歌(sirventes)、哀悼的悲歌(planh)、辩论歌(tenso)等等。 辩论歌在当时很流行,常常发生于两个诗人之间,内容通常是就不同的学术观点展开争论。 叫贝纳特·德·文塔多恩(Bernart de Ventadorn,1140—1190年)的非常著名。 与法国南部和北部的游吟诗人歌曲发展的同时,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 在德国过类歌曲被称为“恋歌” (minne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被称为“恋诗歌手” (minnesinger)。大约12世纪后期,方言抒情诗的恋歌在德国城镇和宫廷流传。 相比起来,恋诗歌手唱的爱情歌曲比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多数是分节歌式的。 在德国分节歌式的重复结构变化成一种有特色的歌曲形式,即 aab 的“巴体歌曲” (bar form)。 在这种歌曲中,歌词的开始两行建立在同一旋律的反复(aa),新的旋律(b)配上新的歌词,类似于副歌。 德国世俗方言歌曲的题材内容与法国情况大致相同,除了爱情歌曲外,大多数法国世俗歌曲的体裁在德国也可以见到。 单声的方言歌曲在德国保持的时间长于欧洲其他国家,它延续到14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