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这种制造业的财富,缘何会变成戒不掉的毒药.docVIP

“匠人精神”这种制造业的财富,缘何会变成戒不掉的毒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匠人精神”这种制造业的财富,缘何会变成戒不掉的毒药

近日,索尼公司公布了2016财年整体业绩的预报,预报显示,熊本地震重创了索尼的硬件业务,将会造成1050亿日元的损失。不过总体看来,即便是没有熊本地震的飞来横祸,索尼也无法避免家电市场份额江河日下的命运。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在中国家电企业奋起追赶的过程中,日本家电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索尼面临的境遇实际上是老牌日本家电企业的一个缩影,而日本家电企业又是日本制造业的典型。 十几二十年前,在全球家电市场上,风景是日本这边独好,而日本制造的“匠人精神”也被世界各国津津乐道,2014年底甚至还掀起了赴日抢购智能马桶盖的风潮。 看似风光无限,实则背后危机蔓延: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索尼,曾在液晶面板领域享誉全球的夏普深陷债务危机,不得不裁员卖楼乃至最后卖身鸿海;由“经营之神”幸之助先生创立的松下勉强走出连年亏损困境,但是想盈利还是难如登天;生产出日本第一台洗衣机的电子巨头东芝公司全产品线萎缩,掉入产品质量问题的泥潭,还有日立、NEC等响当当的名字,正在慢慢淡出大家的视野…… 关于日本制造业的衰落,很多文章已经做过分析,iot101君总结了一下,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产业发展大趋势所致:受制造成本高、资源急需进口等方面的影响,包括传统家电在内的制造业利润在迅速降低,转型到更先进的蓝海才符合产业资本逐利的立场。 二是走在前头的日本制造业缺乏危机意识,因而受到群狼的狙击:一方面是先进技术及全球生态体系已经基本被美国科技巨头垄断,再者规模化产业也受到日渐成熟的中国产业配套和更成熟的韩国产业配套所阻击,所以以索尼为代表的传统日本企业的转型之路荆棘丛生。 三是因为日企太过保守,固守自有领域,不愿改变现状:日本制造业各产业都存在与半导体产业相似的特征(过度迷恋部分品质细节),无法适应成本竞争和市场要求。更为危险的是,很多产业的企业负责人、技术研发人员对消费者需求、市场变化均嗤之以鼻,不愿意在加快市场信息回馈上投入精力。 ? 在全球各大巨头都在为即将而来的物联网时代积极布局,纷纷寻求智能化转型之际,身处变革之中的日企会没有感觉?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即使感受到了这股浪潮扑面而来的湿气,他却像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行动迟缓,全是因为身上的枷锁太多,负担太重! 我们都知道,日本人民有一种流淌在骨血里的精神财富——“匠人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许多制造企业将这种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从而产生了许多堪称艺术品的“日本制造产品”。 于是很多学者倡导:中国制造业要向高端转型,就必须依靠“匠人精神”。iot101君也非常钦佩认可这种精神,但是根据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过犹不及,如果过度依赖“匠人精神”,反而可能对发展形成束缚。 我们不如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 以全球燃气具领军企业林内为例,不可否认的是,林内的品质理念、精益化生产、对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以及企业管理方式,都让人叹为观止。 比如林内有一个QAP活动(质量保证计划),其基本理念是“不断的追求零不良率,踏踏实实一起分析”,包含品质水平的改善、工作现场标准化作业和生产线水平品质保证三方面内容,主要流程是检出问题、提出改善对策并标准化,然后进行效果检查。在林内的工厂里,每个员工上岗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即便是像拧螺丝这样简单的动作,员工也需要经过三万次零失误操作才可以通过测试。 在林内的濑户工厂里,检测过程详细而复杂,一条热水器生产线共计有26个检测工程,零部件基本上每个小时都要进行样品检查。整机组装完成后,每台热水器都要经过漏气、漏电、漏水测试,产品需要通过全部测试才可以出厂。 缺陷 生产上追求完美主义一是会带来效率的降低,二是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比如,在林内的生产线上,哪怕仅仅想换个与内件毫无瓜葛的外壳,也会被视为“新产品”,就得重新接受检测。所有的测试流程都要从头再来一遍,这耗费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时间和成本! 按照这样的情况,无论是想在产品中加入什么功能,冗长的检测环节都会让新品滞后于市场。 有制造业的资深人士这样吐槽过:日本客户对产品的细节,要比美国客户挑剔得多,甚至是苛刻到无聊的程度。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追求极致完美所产生的成本,最终都由日本客户自己承担了。 案例二 苏清涛在《对“匠人精神”的过度发挥,加速了日本制造业的衰败》这篇文章中讲过他的一段亲身经历:当时,他在一家生产工业刷的民企里面从事销售工作,主要客户即是外资企业——推动外企生产设备的国产化,帮助其降低成本。 在他们公司进去之前,日系客户用的工业刷,几乎都是从日本买来的,质量是比在国内造的好一些,寿命大概是国内的1.5倍;然而其价格几乎却是“中国制造”的10倍!这样算下来,其性价比,远远低于“中国制造”。日本人虽然也爱国,但在商言商,他们很快就向性价比很高的“中国制造”折腰。短短的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