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精品课件附录6 常见文言文实词意义例释.ppt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精品课件附录6 常见文言文实词意义例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精品课件附录6 常见文言文实词意义例释

阳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阳光,太阳) 3.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温暖) 要 1.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 2.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约,誓约)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希望,想) 宜 诚宜开张圣听(应当,应该) 遗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阴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寒) 3.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暗中,暗地里) 右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右边,与“左”相对) 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3.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 4.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古代战车上坐在右边负责警戒并防止车身倾侧的力士称“车右”,也称为“右”) 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二次) 造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哓(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知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道,懂得) 2.君何以知燕王(了解)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感觉,感到) 4.其真不知马也(识别) 5.孰为汝多知乎(知识)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致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取得)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招引,引来) 4.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招纳,招引) 5.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使,使) 6.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尽,极) 质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质询,问)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通“锧”,刑具,杀人时作垫子用的砧板) 治 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处置) 诸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各,众多)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于”合音词) 族 士大夫之族(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卒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 走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 3.窃计欲亡赵走燕(奔向、趋附) 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向) 左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少(左边) 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着,坐下) 2.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 3.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 4.指位置所在,坐北朝南(坐落) 点击考点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要注意本考点的两个具体要求:一个是“常见”规定了考查的范围;一个是“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规定了考查的内容。 所谓常见文言虚词,就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8个虚词。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考查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和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的考查常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指定句中字形相同的虚词,要求比较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从考核要求与命题特点来看,解答此类试题可采用对比辨别的方式。 1.语意关系对比 同文言实词一样,特定的语言环境,决定着虚词的不同用法。推断虚词的用法,必须跟对文意的理解结合起来。 2.位置对比 这是一种最直观的方式,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常常能说明它的词性、在句子中的意义等。虚词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了它不同的语法功能。如虚词“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词)破璧”;在名词或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吾其(副词)还也”。 3.词性对比 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因所起的作用不同,其词性也会不同。 4.在语句中的作用对比 ?在不同的语句中,即使同一词性的虚词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如“之”字,在“石之铿然有声者”中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在“何厌之有”中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结构对比 辨别虚词与句中其他成分所构成的语句结构,是理解虚词用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中“以”字为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至于采用何种备考方法,不能强求划一。但复习中对常见虚词必须分清,重点理解掌握,熟记例句,灵活分辨用法,认真体察语气,注意特殊情况。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性相同的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则词性、意义和用法都可能不同,这须要考生结合课文中相应的例句加以理解和辨析。A项,两个“且”都是连词,但前者用于两个动词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有“并且”的意思;后者用于两个分句之间,当“何况”、“况且”讲。B项,两个“之”都是代词,但指代对象不同,前者是“我”的意思,代指“自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