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饶市高三第一次模拟卷语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上饶市高三第一次模拟卷语文

上饶市2015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根据原文,隐世文化是入世文化、伦理“持存和运作的条件”,而不是产生的先决条件) 2、A(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遭遇矛盾作为儒家和道家的区分点,关键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区别) 3、B(强加因果,悲怆情愫是儒家“畏天命”理念的特征,而不是原因) 4、A(“私人”是“亲信”的意思,古今异义) 5、D (原文断句: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6、C(通过原文“俾勿扰以俟处分”,可知是要求张世显不要骚扰、等待安排,不是处分张世显,也没有分化瓦解,饥民归乡是在张世显被处死后出现的) 7、(1)答案:杜范就见机行事,发放常平仓的粮食,又劝存有粮食的寄居在这里的官吏和富人打开粮仓赈灾,老百姓因此得以安宁。(“便宜”古今异义、“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定语后置、“民赖以安”省略句各1分,连贯2分) (2)古人认为大将和宰相和睦则士子就心悦依附,从此我们只应该同心协力,以身殉国。(关键词:豫附、但、徇 各1分,连贯2分) 8、描绘了一幅秋日晚景图。(1分)诗人纵目四望,天边隐约可见稀疏的树木在寒气中枯落,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明忽暗,闪烁不定。(2分)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之感和内心的烦躁不安。(2分) 9、①“一雁初晴下朔风”,雨霁晴展,北风劲吹,只见空中有一只孤雁向南飞去,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大雁知时而奋飞,诗人却济世无望,可见作者内心的苦楚。②“扁舟不系与心同”,借用典故,抒发感慨。表面说自己既非能干的巧者,也不是聪明的智者,而是一个无所求的无能者,只能任听安排,奉命到滁州做官而已,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无奈和忧伤之情。(每点3分,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项完全正确。D项正确,但不够全面,“不速之客”还是线索。A项“灵魂人物”错,夸大了人物作用,起“引子”的作用。C项“体现了两个‘冒充者”之间的尴尬’错误,而是敬重钦佩、痛惜伤心等复杂情感的真实流露。E项“典雅精致”错误,本文总的语言特点呈现出的是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2)①具有石油工人朴实敦厚、勤劳奉献的传统品质;②古道热肠,乐于助人;③胸怀宽广,以德报怨。 (3)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会亲”为话题,引入感人肺腑的故事,可谓匠心独运;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我”和“不速之客”之间的对话展开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 (4)①艺术结构上,首尾呼应,以“感动流泪”开篇,以“流泪赠礼”为收束,结构严谨; ②情感表现上,强调“感动”,奠定了作品感情基调;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④思想内容上,以他人的“感动流泪”,深化了石油人崇高精神内涵的意义和作用,凸显了作品的主题。 12、(1)答C给3分,答 B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A项“本文展现了张之洞的全景人生”错,只是截取了几个人生断景,其他正确。D项错误解读,不是“行动上对两派虚与委蛇政治投机”,而是坚定的保皇派,只不过披着洋务的外衣罢了。E项“他在思想理论上徘徊纠结,难以抉择”错,其变法图新的目的明确,就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 (2)①更多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器物、制度文化的先进,开始师夷长技;②不少的知识分子感到迷惘,找不到出路,张之洞本人也未能寻觅到因与革,常与变的合理统一;③导致了知识分子的分化,一部分人积极投身洋务,一部分人极力抵制洋务,一部分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每点2分) (3)在开新方面:①积极创办洋务,切实施行洋务计划;②在两湖、两江地区创办实业、学堂;③操练新兵。(3分,每点1分)在卫道方面:①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②尊朝廷,卫社稷,反对新学;③反对政治层面的变革与激烈的社会革命,以挽救清王朝的覆亡。(3分,每点1分) (4)个人从根本上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由于清王朝已病入膏盲,对于张之洞而言,“开新”已绝无起死回生之可能,“卫道”的种种努力在不可阻挡的革命风潮面前,也越发显现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愚顽,能否认清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个人价值能否体现的核心因素。(4分)虽然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但个别杰出人物对社会运动有推动或滞缓的作用。张之洞虽然未能挽救清政府,但凭借自己的力量,延缓了清政府覆灭的时间。(4分)(从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历史发展的大势角度作答,紧扣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13、C (“息息相关”指关系密切,但没有利害一致的意思;“休戚相关”重在忧喜祸福的相互关联;“休戚与共”重在忧喜祸福共同承受) 14、A(B句式杂糅,后一个分句可改为“它们最为突出的优点——把道德教育和能力训练结合起来”。C“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克里米亚危机的形成”。 D缺少介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