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汉伟-使命在人民医院
张汉伟:使命在人民医院一个中国自己培养的著名神经外科专家
一个中国大型公立医院的院长
张汉伟有着典型的“中国式”院长的经历――从学科专家到管理者。他是我国著名的显微神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他的荣誉也很多。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及山西省劳动模范;被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称号;当选全国百名优秀医生、全国优秀院长和山西省优秀回国留学人员。
采访过程,给记者留下非常难忘的印象。
握手术刀的手设计出现代化的门诊大楼
记者:参观过贵院的新门诊大楼,感觉非常漂亮,充满现代气息。
张汉伟:更完美的是它所具备的功能和人性化设计。
记者:听说您本人是新门诊大楼的总设计师?
张汉伟:也许因为是外科医生,我很喜欢搞一些设计。当时大楼设计时并无样本,包括建筑风格、外墙、结构、电梯间的设计,还有配套设施,比如弱电系统、背景音乐、消防、计算机系统、内部辅料输送带等设置我都亲自参与设计。
当时的想法是所有的服务都应当融于事先的设计、建设和装修中。大到整栋楼宇和楼层功能,小到走廊的地板是否隔音、防滑、耐磨,候诊区的窗户高度是否达标,玻璃是否结实、节能,甚至包括病房里的储物柜、卫生间的挂衣杆以及屋顶花园等细枝末节的东西都必须考虑周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要,体现出更多人文的东西来。
记者:直观的感觉上,您是一个无论做什么都很专注的人。
张汉伟:我喜欢动脑,还喜欢自己动手。记得大楼建设那年的冬至,从早晨开始,我在医院的院子里支了两根竹竿,观察日照,以精确计算出楼距和方位,我是个爱较真的人。
向文化要管理,“省医”文化首先是思想的文化
记者:据了解,您在就任院长之前曾经有一段赴日本研修的经历,这段经历对您的学术工作和医院管理一定有所影响。
张汉伟:你说的没错,最大的收获除了学术上的,就应该是我对国外的现代化医院管理有了亲身体验。
我想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医院的文化首先应该是思想的文化,思想不统一,再缜密的计划、再美好的蓝图都是一纸空文,一堆泡影。没有思想做统帅,就没有凝聚力,就无法发展,自然更谈不上壮大。
记者:今天的省人民医院已完全跻身全国一流大型医院的行列,其硬件准备和人才的准备有目共睹。
张汉伟:省人民医院的住院人数是全省之最,1200张床位的总数也达到全省之最。
我们医院的64排螺旋CT是目前国际E最先进的,有国际E最先进的双气囊小肠电子镜,我们还有国内最好的内镜中心,高倍数电子胃镜可分辨率200倍,一般胃镜则是60倍。超声胃镜和胶囊胃镜也独家拥有。中华医学会内镜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内镜诊断检查专业的三名院士,主动要求到省医内镜中心当名誉主任,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可以骄傲地说,今天的省医人才济济。―位在北京医院工作的全国著名乳房再造专家已经落户我院;上海华东医院的―位留日博士,全国内镜领域最出色的专家之一,来省医讲了一次学就被深深吸引,从上海调到山西,成为山西省人事厅最典型的引进人才范例。
医生和院长的双重身份赋予张汉伟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记者:这么多年来,您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临床,一直站在手术台前,您感觉自己的人生状态辛苦吗?
张汉伟:不能仅仅用辛苦来形容。生命给了每个人做梦的权利,也给了每个人实现梦想的动力。我喜欢外科医生这个职业,从1977年开始做手术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中断过。
记者:能描述一下自己第一次走上手术台时的心情吗?
张汉伟:非常兴奋,当时是在北京的宣武医院,我记得很清楚,自己拿着书边看边做。当时哪有什么CT、磁共振,手术全凭给病人做的血管造影、生命体征变化等间接推断。
今非昔比,现在的神经外科已经很少死人了,即使是恶性肿瘤死亡比例也很小。特别是医院百万级层流净化手术室的投入使用,让一些老医生感慨万分:再让我回到原来的手术室,肯定不敢下刀(做手术)。
记者:做手术和当院长,发生过冲突吗?
张汉伟:没搞管理前以为会影响专业的发展,现在看来是利弊各半。过去做手术时习以为常,现在经见的多了,想的也更全面,在手术台上的动作也更加小心谨慎,因为你不仅是个医生,还是个院长。
记者:听说您做手术就像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非常漂亮,很多人都指名请您来主刀。
张汉伟:对我来说,每一台手术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谨慎加小心。尤其是脑部手术,成功与否直接关乎病人今后的生活质量。做手术就像雕刻一个艺术品,不仅要成功,还要完美。
百姓、院长、媒体对“看病贵、看病难”各有各的说法
记者:很多人认为,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医院的重复性检查。
张汉伟:不排除有些医院有此现象,但在省人民医院,只有医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