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验基础有机化合物的干燥
有机化合物的干燥
有机化学实验中,为除去原料和粗产品中的少量水分,常需要干燥。干燥是指除去固体、液体或气体内少量水分的操作,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既普通又重要的一项操作。
干燥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两种。物理方法有吸附、共沸蒸馏、分馏、冷冻干燥、加热和真空干燥等。化学方法按去水作用的方式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与水能可逆地结合生成水合物,如氯化钙、硫酸钠等;一类与水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如金属钠、五氧化二磷等。
一、固体的干燥
为了进行产率计算、结构表征、物理鉴定,固体产物中的水分和有机溶剂必须除尽。
1. 晾干 将待干燥的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或培养皿中,尽量平铺成一薄层、再用滤纸或培养皿覆盖上,以免灰尘沾污,然后在室温下放置直到干燥为止,适用于除去低沸点溶剂。
2. 红外灯干燥 热稳定性好又不易升华的固体中如含有不易挥发的溶剂时,为了加速干燥,常用红外灯干燥。
3. 烘箱烘干 烘箱用来干燥无腐蚀、无挥发性、加热不分解的物质。严禁将易燃、易爆物放在烘箱内烘烤,以免发生危险。采用红外灯和烘箱干燥有机化合物,要慎之又慎,必须清楚了解化合物的性质,特别是热稳定性。否则会造成有机化合物分解、氧化、转化等严重问题。
4. 真空加热干燥 对高温下易分解、聚合和变质以及加热时对氧气敏感有机化合物,可采用专门的真空加热干燥箱进行干燥。将干燥物料处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干燥,并利用真空泵进行抽气、抽湿,加快干燥速率。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尽量采用循环水真空泵而不用油泵进行抽湿。
5. 真空冷冻干燥 对于受热时不稳定物质,可利用特殊的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在水的三相点以下即在低温低压条件下使冻结升华而脱去
二、液体的干燥
1. 液体干燥剂的类型 按脱水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类
(1) 硅胶、分子筛等物理吸附干燥剂。
(2) 氯化钙、硫酸镁、碳酸镁等通过可逆的与水结合,形成水合物而达到干燥目的。
(3) 金属钠、P2O5、CaO等通过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化合物而起到干燥除水的作用。
前两类干燥剂干燥的有机液体,蒸馏前须滤除干燥剂,否则吸附或结合的水加热又会放出而影响干燥效果;第三类干燥剂在蒸馏时不用滤除。
2. 常用干燥剂及选择原则
常用干燥剂的性能与应用范围
表1 常用干燥剂的性能与应用范围
干燥剂 吸水作用 效能 干燥速度 应用范围 氯化钙 CaCl2·nH2O
n=1,2,4,6 中等 较快,但吸水后表面为薄层液体所覆盖,应放置时间长 能与醇、酚胺、酰胺及某些醛、酮形成配合物,因而不能用于干燥这些化合物 硫酸镁 MgSO4·nH2O
n=1,2,4,5,6,7 较弱 较快 应用范围广,可代替CaCl2,并可用于干燥酯、醛、酮、腈、酰胺等不能用CaCl2干燥的化合物 硫酸钠 Na2SO4·10H2O 弱 缓慢 一般用于有机液体的初步干燥 硫酸钙 2CaSO4·H2O 强 快 中性,常与硫酸镁(钠)配合,作最后干燥之用 碳酸钾 K2CO3·H2O 弱较弱 慢 干燥醇、酮、醋、胺及杂环等碱性化合物;不适于酸、酚及其他酸性化合物的干燥 氢氧化钾(钠) 溶于水 强 中等 快 用于干燥胺、杂环等碱性化合物;
不能用于干燥醇、醇、醛、酮、酸、酚等 金属钠 Na+H2O→
NaOH+H2O 碱性 强 快 限于干燥醚、烃类中的痕量水分。用时切成小块或压成钠丝 氧化钙 CaO+H2O→
Ca(OH)2 碱性 强 较快 适于干燥低级醇类 五氧化二磷 P2O5+3H2O
→2H3PO4 强 快,但吸水后表面为粘浆液覆盖,操作不便 适于干燥醚、烃、卤代烃、腈等化合物中的痕量水分;不适用于干燥醇、酸、胺、酮等 分子筛 物理吸附 强 快 适用于各类有机化合物干燥
~20%的干燥剂,盖上瓶盖静置即可。静置干燥时间应根据液体量及含水情况而定,一般约需0.5 h左右。
干燥时如出现下列情况,要进行相应处理:
(1) 干燥剂互相粘结,附于器壁上,说明干燥剂用量过少,干燥不充分,需补加干燥剂。
(2) 容器下面出现白色浑浊层,说明有机液体含水太多,干燥剂已大量溶于水。此时须将水层分出后再加入新的干燥剂。
(3) 粘稠液体的干燥应先用溶剂稀释后再加干燥剂。
(4) 未知物溶液的干燥,常用中性干燥剂干燥,例如,硫酸钠或硫酸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解决移动设计挑战-飞兆半导体.PDF
- 规格说明书-无线充电.PDF
- 计算机基础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DOC
- 计算机基础知识-找源代码程序员.PPT
- 计算机导航技术引领交叉韧带手术-中国医药生物技术.PDF
- 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DOC
- 计算机基础知识1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其特点电子计算机是.DOC
-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PPT
- 计算机基础知识-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PPT
- 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淮阴工学院.PPT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