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PID控制器.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 PID控制器

4.4 数字PID控制器 1. 连续化设计方法 重点:数字PID设计 2. 直接离散化设计方法 重点:最少拍控制算法 3. 大林算法与纯滞后控制 本章主要内容 引言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器。控制器的任务是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产生满足工艺要求的控制信号,以输出驱动执行器,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在传统的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或控制作用是由仪表或电子装置的硬件电路完成的,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除了计算机装置以外,更主要的体现在软件算法上,即数字控制器的设计上。 4.4.1 基本数字PID控制算法 主要知识点: 基本设计思想 设计连续控制器 离散化连续控制器 离散算法的计算机实现与校验 连续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离散算法的计算机实现 数字PID控制算法 理想PID控制算法 理想PID的递推算式 理想PID的增量差分形式 手动/自动跟踪与无扰动切换 二、 数字PID的积分问题 常用改进算法: 积分分离算法 抗积分饱和算法 积分分离算法 积分分离值的确定原则 抗积分饱和措施 带死区的算法 实际微分PID控制算法 实际微分的离散化 差分形式 理想微分PID与实际微分PID阶跃响应对比 实际微分PID与理想微分PID对比 微分先行算法 标准PID算式中的微分作用 改进后的微分作用算式则为 4.4.3 数字PID参数的整定 参数整定的基本概念 通过调整控制台参数(Kc、Ti、Td,), 使控制器的特性与被控过程的特性相匹配, 以满足某种反映控制系统质量的性能指标。 数字PID的参数整定 除了Kc、Ti、Td 外,还需要确定系统的采样周期(控制周期)T 二、PID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理论整定方法:依赖于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仿真寻优方法 工程整定方法:近似的经验方法,不依赖模型。 扩充临界比例带法,扩充响 应曲线法 三、扩充临界比例度法 扩充临界比例度法是模拟调节器中使用的临界比例带法(也称稳定边界法)的扩充,是一种闭环整定的实验经验方法。按该方法整定PID参数的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足够短的采样周期 。所谓足够短,具体地说就是采样周期选择为对的纯滞后时间的1/10以下。 (2)将数字PID控制器设定为纯比例控制,并逐步减小比例带 ( ),使闭环系统产生临界振荡。此时的比例带和振荡周期称为临界比例带 和临界振荡周期 。 (3)选定控制度。所谓控制度,就是以模拟调节器为基准,将DDC的控制效果与模拟调节器的控制效果相比较。控制效果的评价函数通常采用 ( 最小的误差平方积分)表示。 控制度 (9-22) 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计算出两个误差的平方积分,控制度仅表示控制效果的物理概念。例如,当控制度为1.05时,就是指DDC控制与模拟控制效果基本相同;控制度为2.0时,是指DDC控制比模拟控制效果差。 (4)根据选定的控制度查表9-1,求得 的值。 (5)按求得的整定参数投入运行,在投运中观察控制效果,再适当调整参数,直到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扩充响应曲线法 与上述闭环整定方法不同,扩充响应曲线法是一种开环整定方法。如果可以得到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曲线,那么就可以与模拟调节系统的整定一样,采用扩充响应曲线法进行数字PID的整定。其步骤如下: (1)断开数字控制器,使系统在手动状态下工作。将被控量调节到给定值附近,当达到平衡时,突然改变给定值,相当给对象施加一个阶跃输入信号。 (2)记录被控量在此阶跃作用下的变化过程曲线(即广义对象的飞升特性曲线),如图9-5所示。参数调整。 (3)根据飞升特性曲线,求得被控对象纯滞后时间 和等效惯性时间常数 ,以及它们的比值 。 (4)由求得的 和 以及它们的比 ,选择某一控制度,查表9-2,即可求得数字PID的整定参数的 值。 (5)按求得的整定参数投入在投运中观察控制效果,再适当调整参数,直到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五、PID归一参数整定法P128 六、二阶工程设计法设计数字控制器 ● 采样周期的选择 ? 对于响应快、波动大、容易受干扰影响的过程,应该选取较短的采样周期;反之,则长一些。 ? 过程纯滞后较明显,采样周期可与纯滞后时间大致相等。 选取采样周期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 采样定理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