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侵蚀搬运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要点一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重点) 1.元素、矿物、矿产、岩石、矿石、矿床与地壳的关系 (如下图) 2.地壳的物质组成 (1)元素、矿物和岩石 ①元素:地壳是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12种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磷、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铝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②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就是矿物。矿物通常以固态存在于地壳中,只有极少数是液态的(如自然汞)和气态的(如天然气)。 ③岩石: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叫岩石。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又叫火成岩)、沉积岩(又叫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特别提醒 区分沉积岩和岩浆岩的方法 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下面的岩层较老,上面的岩层较新;有的含有化石。岩浆岩有喷出岩和侵入岩,喷出岩有气孔和流纹构造。 1.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如下图) 5.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方法 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但不管哪种变式图,我们在判断地壳物质名称时都应掌握以下四种方法。 (1)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源于岩浆,也是地壳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地壳物质的基础。 (2)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因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应为变质岩。 (3)组成地壳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若箭头太多、太复杂的话,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判断沉积岩。 要点二 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表基本面貌(重、难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上几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 3.板块边界与地貌 (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如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特别提醒 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1)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3)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要点三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重点) 特别提醒 (1)根据地层分布特点判断地壳变动过程的方法 ①根据地层性质 根据地层,尤其是沉积岩层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组成成分和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例如,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海洋环境;根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②根据地层厚度 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是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时间短,或沉积物来源少。 ③根据地层相互关系 a.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b.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强烈褶皱所致。c.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d.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是因为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蚀。e.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风管及桥架穿墙、穿板封堵施工方案.docx VIP
-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2023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pptx VIP
- 上海市六年级(下)数学同步讲义 第16讲 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doc VIP
- 上海市六年级(下)数学同步讲义 第17讲 角.doc VIP
- 人教精通版六年级英语上册 期末冲刺复习——句型专项突破卷【含答案】.doc
- 主题班会:勤奋学习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 人教精通版六年级英语上册 期末冲刺复习——词汇专项突破卷【含答案】.doc
-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第12篇:血缘和地缘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第1~18届历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真题全集 (1).pdf
- 卫生院全套规章制度汇编.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