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画技巧刊国画艺术特色.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国画技巧刊国画艺术特色

从国画技巧刊国画艺术特色我永远以感激的心情,怀念着把我引上学习国画道路的启蒙老师王道远(友石)先生。——他是一位质朴而谦逊的国画家,擅长花鸟画。还是二十多年以前,我正在一个中学校念书,记得王先生第一次给我们上课,当场画了一幅玉兰,那真是精采动人的表演! 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他像毫不经意地拿起毛笔,调和谈墨,用浑圆而富于弹力的线,勾出了含苞初放的玉兰花瓣;又用浓墨破笔,转折顿挫地画出了苍老的枝干,把花朵巧妙地连缀起来;然后再以赭石和墨,用湿笔点出毛茸茸的花托;最后以浓朱画出花心。一枝迎风带露的美丽的玉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这场表演当时在我眼中真可以算得“奇迹”,至今印象还是十分鲜明。 自此我爱上了国画。我感到国画的技巧是最富于表现力、最美妙和最能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的;虽然它是最难于掌握的,但如果掌握得好,就可以从心所欲地表现一切、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呵! 究竟什么是国画技巧呢?我想举出早在公元五世纪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我觉得它是完备的关于国画技巧的科学。遗憾的是谢赫当时并没有说尽地加以阐述,而把这个课题留给了一千四五百年后的我们。 所谓“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这里涉及了国画的构图(经营位置)、笔墨(骨法用笔)、设色(随类赋采)、写生(应物象形)与临摹(傅移模写)等等方面,而气韵生动则是一个总的要求,也是一幅作品完成以后衡量其艺术价值的最高标准。 自然不须机械地论述这些法则,但是谈到国画技巧,大概是跳不出这个范围的。我们不妨就这些项目归纳为以下三项来探求一下。 构图的技巧 国画构图的技巧最足以显示不同于西洋画的特色。它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心所欲地描绘一切眼所能见的事物,在表现上有最大的自由。试来举几个例子: (图片见原版面) “八十七神仙卷”(部分) 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现藏故宫博物馆),是一幅古典现实主义的杰作。内容及其艺术价值不去说它了,从构图上看,这个画卷共分五段。第一段描写主人公韩熙载正在静听教坊付使李嘉明的妹妹弹奏琵琶。第二段韩熙戴亲自为歌伎王屋山击鼓。第三段韩熙载休息洗手。第四段韩熙载换装与歌伎谈话。第五段韩熙载看歌伎与宾客周旋。这五段是利用陈设的屏风作间隔的,通卷看来,仍是在一个室内,非常谐调,而时间不同,情节各异,同一人物,反复出现多次,并未使人感到有什么不合理成不自然,反觉得唯有如此,才能表达夜宴在进行中的真实情景,这是何等的技巧!这种构图技巧并不始于五代,东晋顾恺之“洛种赋图卷”(故宫藏有宋人摹本)和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的九色鹿、得眼林、舍身喂虎、须大拿等故事画,都是用这个手法的,可见是由来已久了。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故宫博物馆藏)又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构图技巧。这幅长525公分高25.5公分的画卷,丝毫无遗地描绘了北宋首都汴京(河南开封)由城外到城内数十里的繁华景象,这是用今天的航空照相也做不到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随着画面推移的视点(有人把这个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描绘了目所能见的一切。这种特殊的生动的构图形式,是中国画家一项最重要的创造,是从“以大观小”的对自然的观照中受到启示创造出来的,它是合乎科学的。视点左右推移,就构成了手卷的样式,“清明上河图”就是这方面卓绝的例子;现代画家金浪李震坚合作的“兰州新风景”和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第二届全国国画展出品)也是运用这个方法创作出来的。视点如果上下推移,又构成了“层绘叠嶂”的立轴形式,宋代郭熙的“奚山行旅图”:就是这方面的例子。中国画家掌握了这个法宝,就如造化在手,万水千山都可以收在尺幅之内了。 国画的构图技巧远不止此。我想谈一谈对于画面“繁”和“简”的处理。说到繁,大约再没有比唐代敦煌壁画“西方净土变”更繁复的了。画面上佛菩萨像以千百计,加上楼台殿阁、水树禽鸟,几乎没有丝毫空隙。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并不那样拥挤促迫,像占据了极小地位的飞天(一种飞在空中的供养菩萨)它那美妙的姿式和飘举的长带,仍使人感觉到周围的空间无限广大,可以任凭它自由飞翔。宋苏汉臣的“货郎图”、和“百子嬉春固”(故宫藏)画面也是满满的,但并不影响画中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嬉戏。处理如此繁复的场面而不杂乱,繁中见简,密中有疏,这就是技巧。说到简,最典型的怕要数宋马远的“寒江独朝图”了。这幅小品画只有一叶扁舟和一个垂的的渔夫,但是给人的感觉是浩淼无尽的江水、广阔无边的天地。梁楷的“秋柳双鸦图”,在构图上也是以“简”驭“繁”,画外有画,意趣不尽的佳作。这里我们看到中国画家在构图中对空白的巧妙运用。一幅画中的空白处,往往是画家最用心、最著意经营的地方;它可以是天、是水、是烟岚云雾、是一切想所当然的事物;它可以叫观者领会而不须著一笔。这又是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