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课散曲选白朴马致远
第三課 散曲選
白樸、湯顯祖
壹、散曲概說
一、起源
詞的衰微促進了曲的產生。
音樂曲調的變化,是曲得以產生的主要原因。北宋末年,外族接連入侵中原,使得外族的音樂得以大量輸入。所謂「胡樂番曲」,樂器迥異,導致舊詞是不能合奏的,因而製作新聲新詞便是曲。
一般常說的:唐詩、宋詞、元曲,元曲指的是散曲。
二、體制
曲包含散曲和劇曲:散曲只有曲文,而無科(動作)、白(獨白或對話),專供案頭吟賞或宴前歌唱,是純抒情性的文體,和詩、詞的性質無異。劇曲則除曲文之外,尚有科、白,它是以歌唱為主,配合動作和說話來搬演故事的戲劇。
類別 簡介 代表作家 散曲 套曲 套曲也稱散套、套數,亦名「大令」。
它的組成是將宮調相同的幾支曲調,按照順序組成一支長歌。構造型式一般分為:引子(可省略)、正曲、尾聲三部分。
文詞以和平雅正為尚,內容以抒情遣興為主。
每套必用尾聲、全套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不能用科、白,曲調可以重複使用。 前期作品豪放為主,清麗為輔,風格質樸自然,具有民眾文學之通俗性,以關漢卿、白樸、馬致遠為代表。
後期作品清麗為主,豪放為輔,表現含蓄琢鍊之手法。喬吉、張可久為代表作家,二人有「散曲雙璧」之稱。 小令 單獨一支曲子,每一曲調,都可獨立成章,各自為韻。相當於一首詩或一闋詞。
形式與詞相似,唯可以加襯字。
體制短小,元人稱之為「葉兒」。 劇曲 雜劇 雜劇主要是曲文,加上「白 」(對白)、「科」(演員之動作),演成故事。以曲文為主幹,賓白說明即可。
以一宮調之曲編成一套,謂之「一折」,即今日劇本之「一幕」。
每本以四折為通例,每折之曲文用一套數,一韻到底。
各折歌唱僅限正末或正旦一人獨唱。故可分為末本與旦本,正末(男主角)唱的劇本稱末本,正旦(女主角)唱的劇本稱旦本。
每本都題目、正名,寫在全劇之末。前面可加一個楔子作為序幕。 元雜劇最著名者為:
(1)關漢卿竇娥冤(旦本)
(2)白樸梧桐雨
(3)馬致遠漢宮秋(末本)
(4)王實甫西廂記
(5)鄭光祖 倩女離魂、王粲登樓
明代雜劇早期尚保存元人面目,傳奇興起後,雜劇漸衰。 傳奇 長篇的戲劇,盛行於明 清。
每本齣數不定(不稱折而稱齣 ),可多至四、五十齣。
每齣不限一套曲子、不限同一宮調,可以換韻。
每齣可以獨唱、對唱、合唱。表演技巧比元雜劇生動,富於變化。
沒有楔子,但有開場,齣末有下場詩。
有生、旦、末、淨、丑、外等角色。
明代高明 琵琶記是第一本傳奇作品,影響後世深遠。
五大傳奇:琵琶記(高明)、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
晚明 湯顯祖之玉茗堂四夢:還魂記(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
清代作家:
(1)洪昇長生殿
(2) 【 孔尚任 桃花扇
→(1)和(2)有南洪北孔之稱
(3)李漁 笠翁十種曲
變宋詞而為散曲,始於金末之元好問。元好問諸作,少斂而為詞,益放為曲,詞曲疆界自此漸泯。
宮調:限定樂器管色的高低,即決定樂曲音域的高低範圍,類似現代音樂中所說的「調」,如C調、D調、E調、F調等。宮調是將十二律(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和七音(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相配而產生。凡以宮乘十二律,便謂之「宮」,如黃鐘宮、大呂宮等,故宮有十二;以商、角、變徵、徵、羽、變宮乘十二律,稱為「調」,如黃鐘商、大呂角、太簇羽等,故調有七十二,音、律相配,共得八十四宮調,通稱八十四調。在實際音樂中使用的宮調並不多,尤其入元以後,燕南芝菴唱論中提到的只有十七個宮調。雙調,其律為夾鐘,其音為商,本來應名「夾鐘商」,宋代 燕樂改稱「雙調」,元曲也因襲這個名稱。由於元曲唱法久已失傳,我們只能從古書記載,略知各宮調音律的特色。根據唱論記載,雙調的音律「健捷激裊」,大概是屬於比較雄壯激昂的音樂。
雙調介紹:雙調是本套曲所屬宮調名。宮調是限定樂器管色的高低,即決定樂曲音域的高低範圍,類似現代音樂中所說的「調」,如C調、D調、E調、F調等。宮調是將十二律(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和七音(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相配而產生。凡以宮乘十二律,便謂之「宮」,如黃鐘宮、大呂宮等,故宮有十二;以商、角、變徵、徵、羽、變宮乘十二律,稱為「調」,如黃鐘商、大呂角、太簇羽等,故調有七十二,音、律相配,共得八十四宮調,通稱八十四調。在實際音樂中使用的宮調並不多,尤其入元以後,燕南芝菴唱論中提到的只有十七個宮調。雙調,其律為夾鐘,其音為商,本來應名「夾鐘商」,宋代 燕樂改稱「雙調」,元曲也因襲這個名稱。由於元曲唱法久已失傳,我們只能從古書記載,略知各宮調音律的特色。根據唱論記載,雙調的音律「健捷激裊」,大概是屬於比較雄壯激昂的音樂。
三、南北曲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