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中文名词分析
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例析
名词作状语,是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现象的一个重要类型。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见。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颇为普遍。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单纯作状语,它通常跟介词结合,组成介宾短语,才能作状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作该动词的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状
以作为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特征,来描绘和修饰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情状。通常翻译成“像……一样(似的)”。例如: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
(项伯)不时用自己的身体张开翅膀似的遮掩住刘邦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蒲松龄《狼》
没多久,一只狼干脆走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屠夫)面前。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向潭西南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如游蛇那样蜿蜒,忽隐忽现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天下的人,像云块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听从号令,带着粮食如影随形似的跟从(陈涉)起事
上述四例中的“翼”、“犬”、“斗”、“蛇”、“云”、“景(通“影”)”分别放在动词“蔽”、“坐”、“折”、“行”、“集”“从”的前面做状语,描绘出了动作行为的状态。
2.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置态度
把甲(动词支配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当乙(用以修饰动词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一般可翻译作“像对待……一样地……”或“把……当作……”。例如:
①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作仆役来使唤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
④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鲁仲连义不帝秦》
那个秦国,是抛弃礼仪却崇尚用敌人头颅邀功的国家啊。(他们)用权术驱谴它的学士,像对待奴仆一样地役使它的百姓
上述四例中的宾语都是表示人的代词或名词,“兄”、“隶”、“客”、“虏”用以修饰动词“事”、“使”、“待”、“使”,分别表示对待或处置上述对象的方式或态度。
3.表示完成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采取的方式
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用”、“拿”、“当”等,构成“介宾短语”。例如:
①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马中锡《中山狼传》
狼,快离开!不然,我就用拐杖打死你
②畚箕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用畚箕(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
③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黔之驴》
黔地本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
前三例中“杖”、“畚箕”、“船”分别表示实施“杀”、“运”、“载”等行为所凭借的工具,后一例中“面”表示的是“刺”的方式,即“当面表达”的意思。
4.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在哪里”产生。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在”、“从”等,构成“介宾短语”。例如:
①卒廷见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终于在朝廷上(按礼节)接见了蔺相如
②草行露宿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在荒草丛中行走,在露天里息宿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扶苏因屡次进谏,所以皇上派他在外地带兵
④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经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上述四例中的“廷”、“草”、“露”、“外”、“间”分别表示动词“见”、“行”、“宿”、“将”、“至”所涉及的处所、环境。
5.表示情势或道理
在古汉语中,有些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所依据的情势或道理,可以加“依”、“按”这类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来解释它。
①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我与曹操这老东西,按情势说,不能同时并存。
②予分当引决。 文天祥《指南录后后序》
我按道理应该自杀。
上述二例中的“势”、“分”,分别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根据某种情势”或“按照什么道理或规定”而产生某种行为的意思。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每一。例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