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纮-心系国运兴衰 情牵金融发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纮-心系国运兴衰 情牵金融发展

陈纮:心系国运兴衰 情牵金融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香港金融界有一批老一辈银行家,他们毕生爱国爱行,服务于祖国金融事业,陈纮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陈纮在建国初期即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历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兼广东省人大代表,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陈纮博学、睿智、自信,稳重务实,是一位谙熟金融业务、精通经营管理、富有社会活动能力的金融家,被人们誉为中银集团的闪亮明珠。 爱国先驱: 在香港银行界挂出第一面国旗 陈纮1914年出生在福州,一生跨越了民国和新中国。他出身书香门第,曾祖父陈若霖是刑部尚书,祖父陈宝琛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师傅,家学深厚。 1930年,陈纮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学系,第二年转入燕京大学经济学系学习,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36年,在“一二九”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烽火感召下,陈纮毅然回国,参加学生运动。1944年,陈纮自费留学入读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研究院,攻读经济学学位,并于四年后被福建省地下党负责人推荐进入福建省银行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陈纮任福建省银行香港分行经理,按地下党指示,为新中国保存资产。陈纮所领导的福建省银行香港分行在香港中环所在地挂出了香港银行界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保护了福建省在海外的外汇资产,表现了为国家利益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坚定信念和过人的政治胆略。 中银明珠:美誉香港金融界 1950年,福建省银行香港分行的人员、资金、房产收归1949年12月成立的南洋商业银行,陈纮任副总经理。当时,南洋商业银行是香港唯一能接受对国内汇款的银行,因成立不久,各项制度尚需完备,人员不足。陈纮深入调研,充分运用自己的国际金融理论和娴熟的专业知识,结合当时的需要,与员工商量,五次完善有关制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客户。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实行冷战,长期冻结我国美元资产。我国的国际收支支付手段与外汇储备以英镑和少量瑞士法郎为主,现汇来源主要是港澳地区的出口与转口贸易收汇和侨汇的港元,这就要求香港中行必须及时将巨额港元资金套换成英镑。为了完成艰巨的套换外汇工作,1966年陈纮临危受命,由南洋商业银行总经理职位调任港中行高级副总经理。为满足国家对外支付的需要,陈纮细心研究汇率变化和市场规律,积极与英资银行保持沟通与磋商,确定合理汇价,避免损失。 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走向腾飞,香港中银集团积极谋求多元化发展,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港中行组织成立了多家中外合资公司,如中芝兴业财务有限公司、金东财务有限公司、鼎协租赁国际有限公司、中美咨询金融有限公司、中华保险公司等,共同拓展业务。其中,中芝兴业是首家进入内地,为内地企业筹组项目贷款和银团贷款的财务机构,这些合资公司也成为中国银行培养人才的基地。在筹组这些公司的过程中,陈纮均亲自牵头联系,调查研究,积极谈判,这些公司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纮为金融事业奉献年华60载,他对银行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业务要从单一型到复合型,从网点零售到批发,要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广交朋友,有事相互照应。改革开放前,香港和海外一些银行界人士想到内地来,无法获得签证,陈纮按上级指示由银行出面组织参观团,第一批参观团于1974年成行。参观团后来由旅游发展到业务,完成了由中行、汇丰、美国大通三家联合牵头的中国银行业第一笔银团贷款,为中银集团以零售业务为主向批发业务发展开创了新局面。1985年,香港某财务公司发生挤兑,向中银求援,陈纮紧急约谈港府财政司,港府被陈纮有理有据的真知灼见和远见卓识说服,联系英资银行,劝说其与中行共施援手,使这家财务公司转危为安。这类帮助其他公司的事情,陈纮还做过很多次,由此奠定了他在香港金融界的名气与地位。 风范长存:俯首甘为孺子牛 陈纮出身名门望族,却没有贵胄的跋扈张扬;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毕业于伦敦剑桥,学富五斗,却从不自诩为师。他在自己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一直尊奉“忠孝只嘉名非愚无以尽实际,聪明原美质受方正不入歧途;忠恕俭勤治国齐家无二理,经史子集修身养性在其中”的家训。陈纮爱国如家,淡泊名利。他的祖先及家族中曾有多人是满清王朝的重臣,家中存有先人珍藏的古董字画,许多为罕见珍品,价值连城。1958年,他回国时,特意回北京,寻访老宅,耐心劝母亲将家里的文物捐献给国家。当时,陈纮打开储藏室任接收人员挑选,共捐献文物128种364件。政府问陈纮有何要求,陈纮说:“没有,奖金一分不要!”如今只留下一张奖状。 陈纮一生为人正直,为中银服务了半个多世纪,殚精竭虑,公而忘私。1969年陈的母亲病倒了,他匆匆赶回北京探望,见到儿子的母亲露出笑容,之后就进入了昏迷状态。那时还没电视,陈纮每天清晨第一件事是听广播,当他听到国际汇率发生波动时,一下子跳了起来,立即交代:“姐姐,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