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王氏案·沈家本奏议·人格平等观念在清末法律中的引入(1).pdfVIP

黎王氏案·沈家本奏议·人格平等观念在清末法律中的引入(1).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黎王氏案·沈家本奏议·人格平等 观念在清末法律中的引入 徐祥民 刘远征+ 个人的一般名誉。①我国现行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 陷害。”199r7年修订后的刑法第246条规定了侮辱、诽谤他人应负的刑 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可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 给予行政处罚。诋毁他人人格,给他人造成精神痛苦的,应当按《民 法通则》第10l条和第120条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些宪法和 法律的条文主要都是从狭义的人格概念来规定的。广义上的“人格”, 是指法律人格(Pe瑁叽ality),亦即“作为一个法律上的人的法律资格争, “维持和行使法律权利,服从法律义务和责任的能力的集合”②。这是一 种人权法意义上的人格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格平等”一语中的 “人格”。就是人格的广义层面上来讲的。在现代法律制度中,人格权 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和法人。人格 平等是现代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并且是一个国家宪政和法治的前提 和基础。 中国古代的法律典籍中是不存在人格平等这一观念的,如同作为 中国现代法治基础的其他许多法律概念和意识一样,人格平等也是舶 ·徐祥民,法学博士、历史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远征,法学博士,中 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青岛,26607l。 ①[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页。 ②[英]戴维·M·沃克:同注①引书,第6鼹页。 135 来品。在中国近代从立法上率先提出人格平等的口号并力图将其体现 于法律之中的,是清末法律改革家沈家本先生。人格平等观念引入法 律,是沈家本领导的整个清末法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整 个清末法律改革起因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来的压力, 并且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是首要的和主要的原因一样,清末法律对人 格平等观念的引入也是首先起因于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影响和西方国 家的压力。而成为这一法律变革导火线的,则是发生于二十世纪初期 的一起普通案件——上海黎王氏案。 一、黎王氏案与沈家本《禁革买卖人口变通旧例 议》 黎王氏一案的案情其实非常简单:黎王氏,系粤东人。其夫系府 经历,在四川供职时病故。黎王氏扶柩回故里时途经上海,“因携有婢 女十余名,为关吏所究诘,致涉讼庭。”①据文献记载,在案件审理时, “西人晤周督,颇以此为言”。就是说,有外国人会晤了当时署理两江 总督的周馥,表达了对中国存有奴婢制度的不满。②于是便有了光绪三 十二年(公元1906年)周馥奏请禁革买卖人口一折。 周馥在其奏折中,首先论证了买卖人口应予禁革的理由。他指出: 中国三代兴盛时期没有买卖人口之事,奴隶的来源仅为罪人。周衰始 有鬻身之说。秦汉以后,变而加厉,以奴婢与财物同论,不以人类视 之,生杀悉凭主命。清朝定例,逐渐从宽,白契所买奴婢,与雇工同 论,奴婢有罪不告官司而殴杀者治罪。然而清朝仍准许立契买卖人口 为奴婢,这是清朝奴婢制度存在的本源。“本源未塞,徒挽末流,补救 终属有限。”结果造成“贫家子女,一经买人人手,虐使等于犬马,苛 待甚于罪囚,呼吁无门,束手待毙,惨酷有不忍言者。”泰西欧美各国 从前也竞尚蓄奴,但由于“近年治化日进”,已废除了这一野蛮陋习。 ①沈家本:“删除奴婢律例议”,《历代刑法考附寄移文存》,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 2046页。 ②(在当时能够直接面见清朝的地方最高行政、司法、军事长官,并且当面对中国的法 律制度说三道四,看来绝非普通的外国人,此公来头不小。) 136 “英国糜数千万金币,赎免全国之奴。美国则以释奴之令,兵事累岁, 卒尽释放。”“义声所播,各国从风。”① 其次,他提出了禁革买卖人口的措施:“嗣后无论满汉官员军民人 等,永禁买卖人口。如违,买者卖者均照违制律治罪。其使用奴婢, 只准价雇,仍议定年限,以本人过二十五岁为限,限满听归本家。无 家可归者,男子听其自立,女子由主家婚配,不得收受身价。纳妾只 准媒说,务须两相情愿,不得抑勒。母家准其看视,仍当恪守妾媵名 分,不许僭越。”② 周馥的这一奏折被清廷殊批政务处会同各部议奏。政务处咨称, 由于“律例条目甚繁,更改动关全体,应由部知照修律大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