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李斯 - 光隆家商.docVIP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谏逐客书李斯 - 光隆家商

五、諫逐客書 常考重點 作者:李斯,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人。少時為小吏,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成,乃西入秦。秦始皇統一六國,以斯為丞相。廢封建,行郁縣,焚詩、書,秦初法令多出其手。李斯亦工書法,對後代影響很大。 出處:選自史記李斯列傳。 題解:為李斯上秦王的奏書,勸戒驅逐客卿的失策。 內容:先以四君八客之實例,說明客卿有功於秦,並提出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乃在「不卻眾庶」。最後提出「非秦者去,為客者逐」之誤膠,充滿了滔滔不絕,雄放不羈的氣勢。 特色:行雲流水、辭藻瑰麗,充分表現李斯的才華洋溢和獨創見解,也切實反映了實際現狀和歷史軌跡,沒有任何一句為自己去留說話。有理有據,文筆跌宕縱橫,善於運用排比、對偶、鋪陳等手法。句式散偶錯綜、長短鏗鏘,有形象之美、音韻之諧。 第壹單元 國學概要 一、奏議類文體 釋名 奏議是古代朝臣向君王言事的公文。屬應用文兼論說文 異稱 1.先秦直稱「上書」或「書奏」,兩漢分為( 章 )、( 奏 )、( 表 )、( 議 )四類;而後有疏、彈事、策、封事等異名 2.宋代俗稱為「劄子」;明清統稱為「奏摺」或「摺子」 分類 章以( 謝恩 )、奏以( 按劾 )、表以( 陳請 )、議以( 執異 ) 策 對策:應詔陳言(上問下對,策士之制,始於漢)。分為(制策)、(試策) 進策:探事獻說(下獻於上) 例作 進策 教戰守策(宋?蘇軾) 表 陳情表(三國?李密)、出師表(諸葛亮) 疏 諫太宗十思疏(唐?魏徵) 書 諫逐客書(秦?李斯) 二、奏議類文章比較 篇名 時代 作者 對象 主旨 諫逐客書 秦 李斯 秦始皇 論逐客之過失,使秦王取消逐客令 出師表 蜀漢 諸葛亮 劉禪 「親賢臣,遠小人」勖勉後主 「討漢賊,復舊都」自誓 陳情表 晉 李密 武帝 以祖母年高乏人奉養懇辭太子洗馬之職,武帝賞賜奴婢二人,郡縣供應祖母膳,密得終養 諫太宗十思疏 唐 魏徵 太宗 以十思進疏,說明人君當居安思危,積其德義 教戰守策 北宋 蘇軾 仁宗 國家承平時,須使民眾接受軍事訓練,而後才能處變不驚,臨危制亂 三、論政之文 篇 目 作 者 出 處 文 體 內容大義 文章深義 宮之奇諫假道 左丘明 左 傳 史書記敘文 左傳僖公五年,晉國二度向虞國借道攻虢國,宮之奇以為不可,虞君一意孤行,自食惡果 闡明國之存亡,在人君之德而不在神 諫逐客書 李 斯 史記?李斯列傳 上書,奏議類 秦王政驅逐留秦外來人才,李斯以秦國史實及秦王之霸心說之 論逐客之過失,主張王者不卻眾庶 出師表 諸葛亮 昭明文選 奏議類 三蜀後主建興五年,諸葛亮準備伐曹魏,出師前上書,勸後主尊賢納諫,復興漢室 以親賢臣、遠小人勗勉後主;以討賊興復自誓 諫太宗十思疏 魏 徵 貞觀政要 奏議類,應用文之上行公文 以十思進疏,陳述前代興亡的歷史教訓和立德建業的要道 論人君當居安思危,積其德義 六國論 蘇 洵 嘉祐集 論說文,史論,藉古諷今 藉戰國時六國因賂秦而自取滅亡的事例,諷北宋當時對契丹、西夏納幣求和之退怯政策 提出「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的建言,警誡當朝勿蹈六國破亡之覆轍 教戰守策 蘇 軾 東坡全集 策議類,為對策,時論 重點主張國家承平的時候,懍懷憂患意識,才能面對突發災患 論居安思危,教民戰守,矯陳時弊,顯現謀國之忠及憂世之忱 指 喻 方孝孺 遜志齋集 寓言體論說文 由鄭仲辨發疾、求醫、用藥經過推演出謀國治天下的道理 禍患常積於忽微,警惕人當慮患於未形,治亂於始發 廉 恥 顧炎武 日知錄 論說文 士大夫一向注重節操,五代風俗敗壞,廉恥掃地,清初士夫變節求榮,因而提出行己有恥 論廉恥和國運興衰的關係,強調一切禍敗亂亡,皆由於寡廉鮮恥所致 四、駢文與散文之比較 文體 散文 駢文 別稱 古文 四六文 時代 始於秦漢以前,復興於唐宋 盛於六朝 性質 無韻 無韻 特點 樸實無華,蘊含教化 對偶工整,詞藻華麗,音韻和諧,用典繁多 態度 認真,嚴謹 散淡,超然 主張 文以明道 追求形式的美 駢文演進概說 起源:中國文字單音階孤立語特性產生之天然的對偶本質 秦漢 即有對偶句,如:李斯?諫逐客書 齊梁 聲律說興起;陸機?文賦;庾信?哀江南賦 唐代 駢文嚴格對偶,重詞性,重平仄,如:初唐四傑、燕許大手筆(燕國公蘇頲、許國公張說)、李商隱 清代 清代力追漢魏六朝,如:汪中、袁枚 五、四史 記 載 正 史 作 者 篇 卷 特 色 注 疏 黃帝起、漢武帝止 史記(太史公書) 西漢?司馬遷 本紀、世家、列傳、表、書,計一百三十卷 正史第一部通史創例,紀傳體首例 劉宋?裴駰集解 唐?張守節正義 唐?司馬貞索隱 漢高祖起,終於王莽 漢書 後漢?班固、班彪、班昭 帝紀、年表、志、列傳凡百卷 斷代史之祖 唐?顏師古注 清?王先謙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