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多样性的保育与一些关键议题_裴家骐教授.(4667KB).docVIP

野生动物多样性的保育与一些关键议题_裴家骐教授.(4667KB).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生动物多样性的保育与一些关键议题_裴家骐教授.(4667KB).doc

淺山野生動物多樣性 裴家騏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壹、前言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的一般定義是:「各種生命類型的歧異程度,而其內涵至少包括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等三種層次的多樣性」,而美國的野生動物協會(The Wildlife Society)曾更進一步的定義為「動植物以及將動植物和環境中的土壤、空氣和水結合起來的各種生態現象的龐雜度、豐富度和歧異度」。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議」中各與會國共同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則是最具宣示性的作為,而且,也將傳統的物種保育理念,擴大到生態系統和人文關懷。全球而言,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主要危機包括有:(1)物種的絕滅;(2)全球氣候變遷;(3)棲息地破壞及消失;(4)環境破碎化;(5)過度使用;和(6)外來種或家禽、家畜的衝擊(改變環境、競爭、掠食、疾病、雜交)。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價值Dilution或ecoy effect)」(Combes and Mone 1987,Yousif et al. 2999,Ostfeld and Keesing 2000,Dobson et al. 2006)非病原增殖宿主ncompetent host;包括其免疫系統會殺死病原的物種病原增殖宿主ompetent host;包括保毒宿主鼠類大約是在1980年的前後,我國隨著國家公園的設立及大眾對自然環境關懷增加,相關新聞突然在大眾媒體上大量的增加。當時,對「保育」的看法,幾乎可以說是和「完全保護」沒什麼差別,因為大多數的人相信只要是具有市場價值的自然資源,在當時都應該已經被國人消耗得差不多了,全面保護是唯一的選擇。三十年來,自然保育可以說已經是大家生活中的一部份了。其間,有關的社團或民間組織由數個增加到數十個,還有各式各樣,從環保、宗教、溪釣育樂、飼養...等其他不同角度出發而關心自然的民間團體。政府成立了保育機關,專門負責掌理全國有關野生動植物的保育工作。1991年中,更特別成立了「特有種生物保育研究中心」來研究和收集特有動植物的資料。而學術研究方面也有長足的表現,大家對大自然的認識也大幅度的增加了。1989年月日頒布「野生動物保育法,…等)都被限制甚至禁止;而其他(即:一般類野生動物)物種的保育則著重在其棲息地或生態系統的保存,以及利用時的管理,以確保永續。換句話說,「野保法」並不是一個只保育「保育類」動物的法規,它事實上是一個關照各種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法。 貳、淺山生態系中的野生動物保育議題 由於緯度、地形和地理位置各種因素,台灣擁有複雜多樣的生態系類型,然而,過去的野生動物保育大多著重在偏遠、原生林相較完整的中央山脈核心山區,至於有較多人類活動的淺山(含平原)地區則未受到重視,這些與人類有較多密切關係的野生動物的研究也是在近幾年才逐漸受到應有的關注。淺山地區的人為開發與干擾,例如農業開墾、放牧造林、道路開闢、社區開發…等,除了常造成鑲嵌狀、破碎化的棲地景觀外,長期且密集的人為活動,也會造成野生動物可利用的棲地減少、品質降低,或土地變遷過於頻繁和缺乏遠離人類干擾的環境等不利維護物多樣性的現象(裴家騏 2004)。生活習慣和經濟考量,地民也經常到內進行食用、藥用、甚至飼養家禽家畜所需的植物採集對於野生動物的利用與有害動物的移除,如盜獵、毒殺也(裴家騏 2008)。而便利的道路也增加民眾到自然環境休憩旅遊的機會。野生動物的活動也因各種人為干擾,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道路所形成的阻隔,往往限制許多物種穿越的機會,形成小族群,更容易造成物種的滅絕。道路動物的播遷(dispersal)、遷徙(migration),造成動物的死亡(road kill),尤其對於族群數量較低、活動範圍較大、需要多種棲地類型或核心環境的物種(interior species)影響更大,通常這類動物由於對於棲地大小和型態的需求,導致在道路切割的破碎化地景結構需要更常穿越道路,而有更高的死亡率,尤其這些物種往往是基石物種(keystone species)和稀有瀕危物種,也是最需要保育的物種(Brody and Pelton 1989,Fahrig et al. 1995)。另外,道路也會引入更多的人為活動,對野生動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擾,如各種污染、水、噪音、寵物、外來種、甚至人類,引入野生動物的棲地內,而獵捕對野生動物更造成直接的死亡(Forman 2003)。不過,近年來的資料顯示,仍然有淺山地區,其野生動物的種類與族群並非如過去所認為的稀少,其中更不乏保育類物種,例如石虎、麝香貓、穿山甲…等而且對許多較大型的哺乳類鳥類兩生、爬蟲和淡水魚類等,淺山地區甚至是最重要的生存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若能積極的進行野生動物棲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