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二审的鸿沟及其填补.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诉二审的鸿沟及其填补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第9卷·第 2 辑(2011) 上诉二审的鸿沟及其填补 ∗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研究 王兆鹏 提 要:本文在呈现一个健全“司法生态”圈,其法律生命之发展与演化情形。2007 年 7月以前,在我国台湾地区提起刑事二审上诉,毋须叙述任何理由。立法机关为改变此无 效率之上诉制度,乃修法规定二审上诉书“应叙述具体理由”,否则生驳回之效果。作者搜 集新法实施后一年期间内,与此有关之“最高法院”全部判决、“高等法院”925 件判决, 藉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之方式,发现﹕一、“最高法院”对“具体理由”之解释,采极为严 苛之见解,“篡改”二审之覆审制为事后审制;二、在二审上诉遭驳回的案件中,有 98.5% 的被告皆无辩护人,应可推论新法已对贫而无力聘请律师之被告,筑起上诉的鸿沟。此研究 一经发表,即引起人权团体高度重视,乃请求“监察院”调查。“监察院”在详实调查后, 严厉指摘“最高法院”“剥夺当事人第二审上诉权,悖离‘宪法’第十六条之诉讼基本权, 自有违误”。在遭受学术机关、人权团体、“监察院”之指责后,“最高法院”亦体悟先前见 解之瑕疵,乃开创新的诉讼理论,作出崭新判决以填补先前所筑之上诉鸿沟。二审上诉之法 ∗ 作者王兆鹏(Jaw-Perng Wang),男,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兼副院长、台湾大学科技整合法律学研究所 所长,美国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法学博士及法学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法学硕士、台湾大学法学学士,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代表作有《辩护权与诘问权》、《路检、 盘查与人权》、《一事不再理》、《刑事被告的宪法权利》、《当事人进行主义之刑事诉讼》、《美国刑事诉讼法》 等。Email: jpwang@ntu.edu.tw 本文浓缩《上诉二审的鸿沟——理论与实证研究》及《上诉二审鸿沟之填补———— 评最高法院98年 度台上字第5354号判决》二篇文章,原分别刊载于《军法专刊》第 54 卷第 5 期(2008 年10月,第 1 至 18页)及《法令月刊》第61 卷第2期(2010年2月,第42至54页)。《上诉二审的鸿沟》刊出后,引起 人权团体高度重视,多次请求“司法院”提出对策,毋使经济或知识上居于弱势之被告,因为“最高法院” 之严格见解而丧失上诉二审之权利,惟“司法院”皆以审判独立而未予理睬。人权团体乃请求“监察院” 调查,“监察院”为详实之调查后,严厉指摘“最高法院”已“导致第二审为覆审及权利上诉之上诉制度仅 为形式上聊备一格之程序规定,实质上业剥夺当事人第二审上诉权,悖离 ‘宪法’第十六条之诉讼基本权, 自有违误”(详见“监察院”99年1 月19 日“院台司字第0992600102 号函”所附“监察院”司法及狱政 委员会第4届第19次会议决议通过之调查报告)。“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