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早期禅学思想渊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宏道早期禅学思想渊源

袁宏道早期禅学思想渊源摘要:袁宏道不仅以文学成就闻名,还以佛教禅学思想着称。从外在的大环境来看,晚明一代个性张扬、“狂禅”盛行的社会风气必然成为孕育袁宏道前期狂禅思想的土壤。从近处搜寻,究竟是谁引领袁宏道进入禅学这片乐土,又是什么刺激了袁宏道的“癫狂”,本文就是着力解决袁宏道早期禅学的思想来源这一问题的。 关键词:早期;李贽;庞蕴;思想渊源 袁宏道(1568—1610年),字中郎,号石头居士,湖北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时称三袁。他们不仅以形成文学史上“公安体”而闻名,也以佛门居士而着称,是文人士大夫中热衷向佛的著名人物。其中以袁宏道尤为突出,除却文学成就不论,相关佛教的文章也很多,特别是《西方合论》,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净土著作,几可谓龙舒居士后最具规模的居士净土著作,不仅集中反映了袁宏道的佛学造诣,也标明了其佛教修习的净土归趣。这样的结果当与其个人修习经历以及外界相关氛围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首先是“早期”的时间限定。根据袁中道《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所记: ……戊戌(注:万历二十六年),伯修以字趣先生入都,始复就选,得京兆校官。时伯修官春坊,中道亦入太学,复相聚论学,结社城西之崇国寺,名曰蒲桃社。踰年(注:万历二十七年),先生之学复稍稍变,觉龙湖等所见,尚欠稳实。以为悟修犹两毂也,向者所见,偏重悟理,而尽废修持,遗弃伦物,偭背绳墨,纵放习气,亦是膏肓之病……(《珂雪斋集》卷十八,P758) 由是,得知在万历二十七年的时候,袁宏道的思想发生了一次转变。因此,“早期”当限定在万历二十七年以前。 诚然,袁宏道前期禅学思想的形成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外在的大环境来看,晚明一代个性张扬、“狂禅”盛行的社会风气必然成为孕育袁宏道前期狂禅思想的土壤。从近处搜寻,那么究竟是谁引领袁宏道进入禅学这片乐土,又是什么刺激了袁宏道的“癫狂”? (一)袁宗道的启悟 引领袁宏道习禅的一个关键性人物那就是他的兄长袁宗道。关于这一点,不仅袁宏道自己在诗文中有所言及,其弟袁中道在《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石浦先生传》中也有明确地表述。兹录如下: ……己丑(注:万历17年),焦公竑首制科,瞿公汝稷官京师,先生就之问学,共引以顿悟之旨。而僧深有为龙潭高足,数以见性之说启先生,乃遍阅大慧、中峯诸録,得参求之诀。久之,稍有所豁。先生于是研精性命,不复谈长生事矣。是年,先生以册封归里。仲兄(注:袁宏道)与予皆知向学,先生语以心性之说,亦各有省,互相商证。……(《珂雪斋集?石浦先生传》卷十八,P709) 戊子(注:万历16年),举于乡,主试者为山东冯卓庵太史,见其后场出入周秦间,急拔之。明年(注:万历17年),上春官。时伯修方为太史,初与闻性命之学,以启先生。先生深信之。下第归,伯修亦以使事返里,相与朝夕啇确。索之华、梵诸典,转觉茫然。后乃于文字语言意识不行处,极力参究,时有所解,终不欲自安歧路,恃爝火微明,以为究竟。如此者屡年,忘食忘寝,如醉如痴。一日,见张子韶论格物处,忽然大豁,以证之伯修。伯修喜曰:“弟见出盖缠,非吾所及也。”然后以质之古人微言,无不妙合,且洞见前辈机用。……(《珂雪斋集?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卷十八,P755) 由上二则袁中道的所记载的材料来看,不可否认,袁宗道的确在袁宏道的禅学之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早年的禅学素养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以下一则材料: 余为童子时,与诸巾冠者游,见圆顶而缁者,则群指曰杨、墨。稍长,读子史书,旁及二氏,笑曰:“此何与子舆氏舌。”而是时士兢操觚业,以谀时目,故亦习子史及释老之浅易者。士之入伽蓝者,揖必至踝,见僧乃不怒。 迨先伯修既以中秘里旋,首倡性命之说,涵盖儒释,时出其精语一二示人,人人以为大道可学,三圣人之大旨,如出一家。见行脚之稍能谈者,揖而坐上座,事二氏先师有礼,而所谓精蓝禅室者,遂亦数数修饰,浸循有大国风。(《笺校?募建青门庵疏》卷四十,P1201) 这段话清晰地展现出了袁宏道对禅学的接纳过程:“群指曰杨、墨”到“子舆氏舌”又到“见僧乃不怒”再到伯修的启发,“有大国风”。从这样一个禅学的接纳过程来看,在伯修的直接启发之前,袁宏道自己就已经开始研习“释之浅易者”了。 综观袁宏道前期(万历二十七年以前)的诗文作品,笔者发现,袁宏道所保留下来的所有作品中,关于禅的最早作品那就是《初夏同惟学、惟长舅尊游二圣禅林检藏有述》四首(《笺校》.卷一,P4-5)。兹录两首: 其二 丈六空传草一茎,莲台肃肃古先生。夜深虚阁听龙语,世远枯松赞佛名。 蒲榻参来知行浅,稻畦裁就觉身轻。等闲法法都如梦,眼底何劳觅化城。 其四 苍枝矫矫欲盘空,高阁泠泠受远风。怪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