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篇阅读过程词汇推理策略及其教学意义
语篇阅读过程词汇推理策略及其教学意义摘要:词汇推理作为词汇附带习得的主要方式,对学习者词汇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掌握有效的词汇推理策略有助于语篇阅读过程整体意义的建构。文章对词汇推理进行了界定,阐释了词汇推理的相关策略,探讨了该策略对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词汇推理;策略;教学意义
作者介绍:于润箐(1991-),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范琳(1965-),女,山东高密人,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浙江?宁波?3152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BYY046)、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A74001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0CGWW11YB)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154-02
推理是语篇阅读理解过程最重要的认知加工形式之一,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和语篇表征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范琳、周红、刘振前,2011)作为词汇附带习得的重要方式,词汇推理(lexical inferencing)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本文对词汇推理进行了界定,阐释了词汇推理的相关策略,探讨了该策略对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一、词汇推理的界定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推理这一术语进行了界定。Carton(1971)首先发表了关于词汇推理的深度论文,他认为词汇推理是一个读者识别非熟悉刺激因素的过程,推理过程中,读者从熟悉的词汇特征及语境中汲取词汇知识对非熟悉单词进行识别。Haastrup(1991)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词汇推理加以界定,认为词汇推理的过程就是利用有效的语言线索和非语言线索对单词意义进行推理,这些线索包括读者的语言知识、语境意识和背景知识。另外,Widdowson(1983)根据图式理论来界定词汇推理,他认为词汇推理可被视为寻找并使用相关的图式理论去辨别不熟悉单词的含义。从国内外有关词汇推理加工的研究来看,Haastrup(1991)对词汇推理概念的界定被研究者较为普遍接受。
二、词汇推理策略
正如Honeyfield(1983)所言,即使一个学生掌握了3000多个外语常用词汇,但阅读原文时还是会遇到10%~20%的非熟悉单词。读者在语篇阅读中会碰到非熟悉单词,从而影响其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因此,词汇推理策略,即读者综合利用语篇语境线索或背景知识等,获取非熟悉单词意义的认知策略,是其正确理解语篇意义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Brown Yule(1983)认为,在语篇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不仅需要对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形式进行字面意义的理解,而且必须以字面意义理解为基础,利用世界知识和背景知识对语篇信息进行重构。由此可见,读者可以运用上下文语境和单词结构对非熟悉单词意义进行推理,也可凭借世界知识和背景知识等策略对非熟悉单词意义进行推理。我们将分别运用实例对这三类词汇推理策略加以阐释。
1.上下文语境线索策略
(1)逻辑关系。一篇文章总是由诸多字句间的逻辑连接构成。读者可以按照作者的逻辑顺序推理文章内容,也可以通过句与句、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推理非熟悉单词的词义。逻辑关系有很多种,我们拟对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及总结上文关系这四种常见的逻辑关系加以阐述。
1)并列关系。作者为使其话语意义更加清楚明白,通常用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解释另一个比较难懂或生僻的词,这些同义词或近义词为读者推断非熟悉单词意义提供了线索。(叶丽珍,2001)这些同义词或近义词可能就在非熟悉单词的旁边,也可能在邻近的句子里,甚至在较远的地方。如or,like,similarly,namely,equally,as……as,the same as,not only……but also……,both……and……,neither……nor……等单词或词组均可以作为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信号词。
例1. Children often try to emulate or copy the behavior that they see on television.
本句中,若不知道emulate的词义,读者就可以从or后面的单词入手,因为or前后的词是并列关系。copy的意思为“抄写,仿效”,所以emulate一词的词义就可以确定。
2)因果关系。then,hence,because,for,since,as a result,thanks to,owing to,accordingly等有时都表示因果关系。
例2. Tom is cons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242-2016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pdf
-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题讲座.pptx VIP
- 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关于行政审判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pdf VIP
- 七年级的道德与法制下册知识点.doc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卷版).pdf VIP
-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单元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pdf VIP
- 厂区零星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应急管理部关于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的通知专题宣贯学习.pptx VIP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知识点归纳.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