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徽州的演剧活动 - 社科网.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清两代徽州的演剧活动 - 社科网

明清两代徽州的演剧活动 朱万曙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中文提要:本文侧重考察明清两代徽州地区的演剧活动,从《率东重修程氏家谱》等文献资料中寻觅出了明中叶以 前徽州演剧活动的踪迹,从傅岩的《歙纪》等资料中考察了明中叶以后徽州演剧活动的活跃情形,从现存的古戏台、 罚戏碑和罚戏公约、戏曲楹联和抄本见出清代徽州演剧活动的普遍。同时,对在徽州长期演出的目连戏的历史、“仪 式剧”的特色及艺术表现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演剧活动 徽州 徽州与戏曲的关系十分密切,构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上的互动关系。本文仅就明清两代徽州的 戏曲演剧活动作一考察,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明中叶前徽州演剧活动的踪迹 中国戏曲形成于宋代,这是大多数戏曲史家的看法。它的形成地,一是北方的大都,那里形成 的是元杂剧;二是浙江的温州,那里形成的则是南戏。从地域上看,徽州离浙江的杭州较近,而南 戏在温州形成不久,就流传到杭州,南戏最先流传到徽州是可能的事情。截止目前为止,还没有元 杂剧流传于徽州的记录。1但南戏在徽州的流传则有踪迹可寻: 刊刻于嘉靖十年(1531)的《率东重修程氏家谱》卷二,有程添庆的小传,说他“字云卿,号 黄石,又号桂麟,生天顺丁丑三月十八日,编辑《程氏渊源小语》一卷……,又著《存孤记》、《射 蜃记》、《三国志》各一卷,以寿恩赐冠带,卒嘉靖乙酉十二月十二日”。《存孤记》等三种就可能是 戏曲作品,小传对程添庆的另外一段介绍里透露了这一信息:“先生幼颖异过群儿,既壮树立,好 吟咏,长于乐府。学士篁墩先生奇之,特委编《存孤烈士传》、《篁墩射蜃记》,比完,甚加称赏。” 2他既然“好吟咏,长于乐府”,程篁墩(程敏政)委派他编写的《存孤记》和《射蜃记》就很有可 能是戏曲。 刊刻于正德四年(1509)的《新安毕氏会通宗谱》,收有一个叫毕尚忠的人的《自传》,其中写 道:“予居歙南万山间,……幼承庭训,诗礼颇闻。甫十五,为童蒙师,劳心灯火,日课一诗一对 以自励。……忆弱冠时好戏文曲破,所编《七国志》《红笺记》,梨园子弟广传之。愧非儒者所习, 抑亦当时士大夫之所尚也。”这位毕尚忠还在《自传》中交代,他生于永乐丙申正月初四日亥时, 也就是公元 1416 年,《族谱》则记载他卒于弘治丁巳年,即1497 年。古人称 20 岁为“弱冠”,那 么他编创《七国志》和《红笺记》的时间应该是正统元年,也就是公元 1436 年。这位毕尚忠是截 止目前所知道的第一位徽州籍的剧作家,遗憾的是他的两部作品均未见存本。 从戏曲传播的角度审视,毕尚忠在正统元年就编撰了戏文,说明在这个时候南戏就已经在徽州 流传了。他能够在“弱冠”——20 岁时就喜好戏文曲破,那么这一喜好当然不是毫无影响的结果, 在他的编撰之前,就应该受到了影响。而且,毕尚忠说,他创作的两部作品为“梨园子弟广传之”, 这又说明,在徽州演出的戏班也已经为数不少。也可以说在正统之前的宣德年间甚至更早,南戏在 徽州已经流传开来了。 除毕尚忠的资料外,万历《歙志》卷九《艺能·戏艺》还有一段有关戏曲的记载: 傀儡亦优也。然是木偶,而人提之盖之、死而致生之也,犹易为也。乃吾乡有古氏者, 故优也,一朝出其新意,乃身为傀儡,以线索蹲身笼中,听人提出吨地做剧。瞪睛冷面, 仰卧曲身,行坐跪拜,一如傀儡之状,场下观者不知其为人也,此则之生致死之不易为也。 又有支氏者能转嗌作声,如司夜嗥形、司晨唱漏、狸奴唤偶、喷嚏丁子、喧田聒舂,无不 酷肖,隔弄闻之,不知其为人也。嗟夫!此偎哉!一游戏之艺耳,使古氏而遇庄王,则亦 可以令叔敖氏之子不馁;使支氏而得在,孟尝、平原门下又何减赵氏诸客哉! 这段记载中的“古氏”和“支氏”的技艺是很高超的,特别是“古氏”,他以人扮木偶,能够 达到出神入化的表演境界。他们是何时人,记载中没有说,但称“古氏”为故优,则其应该是较早 期的徽州人。傀儡戏或木偶戏虽然还不是成熟的戏曲,但是它作为戏曲样式的一种,在徽州不仅流 传,而且还产生了“古氏”这样技艺高超的表演者,这同样可以视为戏曲在徽州流传的踪迹。 二、明中叶后徽州演剧活动的活跃 明代中叶后,徽州的演剧活动逐渐活跃,见于记载的演剧活动也很多。 1.南戏四大声腔在徽州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