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与孤松陶渊明的文化偶像与魏晋风度-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PDFVIP

五柳与孤松陶渊明的文化偶像与魏晋风度-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柳与孤松陶渊明的文化偶像与魏晋风度-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

文與哲 第二十七期 2015 年 12 月 頁 103~124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五柳與孤松 ──陶淵明的文化偶像與魏晉風度 劉奕 [摘要] 陶淵明與嵇康、孫綽、張湛的關係,是過去學者較少注意的。實則嵇康可以 視為陶淵明的「文化偶像」,陶淵明對柳的喜好應源自嵇康;而陶淵明對孫、張 二氏大概也心有戚戚焉,他在家園中種松則應是效法二人。正是通過陶淵明,柳 樹在後世凝固了隱逸這一意象。也是因為陶淵明,在家園中種松從不吉利的事變 成一種風雅行為。通過柳與松的鏈接,也可以較深入透視嵇康等人在文學與思想 上對陶淵明產生的具體影響。最後,審視陶淵明與柳和松的關係,也可以附帶肯 定〈五柳先生傳〉是其少作這一傳統說法。 關鍵詞:五柳、孤松、嵇康、孫綽、張湛 上海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 104 文與哲.第二十七期 吾國先哲,高情雅意,常託興山川草木,所以人物風流,交相輝映。陶淵明 的風神,在草卉,有寄於菊花;在喬木,則最契於柳、松。柳與松,同樣是魏晉 士人所欣賞的樹木,但姿態習性迥異,所呈現的風貌不同,進而與雅人名士也各 有緣法,最後形成自己的文化史意蘊。從文化史的角度審視陶淵明與松、柳的關 係,既能透過魏晉風流更好地理解陶淵明的人生意趣、思想淵源,更能發現陶淵 明灌注給柳與松的文化史的新意蘊。 以柳而言,其隱逸的象徵意蘊,恐怕托始於嵇康,陶淵明寄情柳樹,當是向 自己的文化偶像嵇康「致敬」。相較於柳樹,陶淵明與松的關係則似未見人提及。 松的文化與意味在漢魏晉間頗有發展,早先松之象徵,兼有長生與死亡正反二義, 至東晉,又因死亡而轉入任誕,孤松之於陶公,正是其人任誕孤傲之氣的寫照。 而將興於柳和托於松結合,又能看出陶淵明心境與思境的變遷,也能佐證〈五柳 先生傳〉的寫作時間。 一、柳與五柳 徐公持先生曾在〈理極滯其必宣——論兩晉人士的嵇康情結〉一文中較為詳 細地梳理了嵇康在兩晉文士中的巨大影響,指出「嵇康情結」實為兩晉時期特殊 文化心理現象」,所論甚確。1遺憾的是,徐文偏偏漏了陶淵明不談。李劍鋒先生 著有專著《陶淵明及其詩文淵源研究》,歷數陶淵明的思想、文學淵源,於嵇、 陶關係,僅在論及四言詩時提到:「陶淵明的四言詩在精神上汲取了仲長統、曹 操、王粲、陸機、嵇康等人抒寫自我的新志向、新情思和新清癯……嵇康的四言 詩已經有物我一體的玄趣,除了將日常生活情趣化外,在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嵇 康對陶淵明的深刻影響。」2李說固善,然未盡、未探本抉原。其實陶淵明對嵇康 是很崇拜的,他的思想與生活姿態常有與嵇康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處。 陳寅恪先生曾撰〈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一文,主張嵇康、阮籍所持 是肯定自然而反對名教的舊自然說,而陶淵明所持則是自然、名教兩棄而主委運 1 徐公持:〈理極滯其必宣──論兩晉人士的嵇康情結〉,《文學遺產》1998 年第 4 期,頁 36-45 。 2 李劍鋒:《陶淵明及其詩文淵源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年),頁317 。 五柳與孤松──陶淵明的文化偶像與魏晉風度 105 3 順化的新自然說。 雖然自然之說有新舊之別,但陶淵明的態度與文字,「實一種 與當時政權不合作態度之表示」,這一點與嵇康正相一致。所以,嗜酒閒居,不 問政治,雖然與阮籍、劉伶等相似,而「如詠荊軻詩之慷慨激昂及讀山海經詩精 衛刑天之句,情見乎詞,則又頗近叔夜之元直矣。」4在指示嵇康、陶淵明易代同 悲的心曲上,陳先生所論可謂切中肯綮。 嵇、陶在思想、個性、精神以及文學上的承遞,實有多端,其跡可按而繹之。 陶淵明〈形影神〉三首,分別形、影與神,其淵源,據逯欽立、王叔岷、車柱環、 楊勇、袁行霈諸先生考察,可在《莊子》、司馬遷、王充、桓譚、《列子》、慧 遠諸人諸書處發現,但嵇康被諸先生失之眉睫之前了。《世說新語.文學篇》記 載:「王丞相過江左,止道〈聲無哀樂〉、〈養生〉、〈言盡意〉三理而已,然 宛轉關生,無所不入。」5嵇康的前兩論,當時影響之大可知。其中〈養生論〉即 區分形、神,謂:「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 君昏於上,國亂於下也。(中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中略)故修性以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