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江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doc

绥江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绥江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doc

  绥江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 关键词:绥江;文化遗产;流动的记忆 ;保护和发展困境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向家坝和溪洛渡两大巨型电站的先后动工建设,云南绥江被带入1个县城和3个乡镇的集体搬迁和6万人民的大迁徙中,在推土机毫不留情的轰鸣中,在老房子轰然倒地的尘烟里,城市的历史记忆、社区的传统底片逐渐残缺不齐,最终面目全非。在前所未有的冲撞中,绥江3000多年历史中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绥江文化的象征,它们是这座城市特性永存的记忆。如果它们消失了,今天,绥江人又到哪儿去找寻曾经的记忆 一、绥江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欠缺 国家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前年建立,我县级保护体系去年才建立,而各乡镇尚未建立。农耕文明削弱,民众生活方式改变,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失却了生存的土壤。尤其是近年来,一些乡镇大搞新农村文化建设,在城乡改造、房地产开发、日常生活的时尚追求等方面摒弃了传统,片面认为只要是砖瓦房就是新,传统农耕古村落的大拆大毁全面改造的农村城市化运动已经在大轰大嗡中抢滩登陆。一些基层农村干部和乡镇官员已经做好了全面毁改中国式故乡家园的准备,许多非物质文化,连同它们的根基,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洗劫。 (二)流传形式缺乏创新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于引导它的发展方向,让其适应时代发展并与时代审美需求一致。一些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形式因固守形式,在时代进程中渐渐衰落了。而在时代中不断发展创新,越来越有生命力。历史上狮灯龙舞共有20多个舞种,但时至今日只有两三种龙舞发展比较好。原因就是在政府帮助下,专业舞蹈人士将现代舞蹈特点融入狮灯龙舞之中,使其形神更具时代特色,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易于观众观赏。竹编工艺中适应绥江暑热天气的竹童车与夹背和为抵制高寒山区恶劣自然条件侵袭的满耳子草鞋由家用转变为竹编工艺;具有原始、粗犷,充满着中华民族远古韵味的,延承着中华民族几千文明史的黑陶沙罐由原来主要用于人们的生活用具转变为适应我县兰花产业发展的艺术用品;还有丧事用的祭祀彩扎工艺,改变也在不断创新,结扎得玲珑剔透、精致美观,让人叹而观止。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时间越长,说明它的变化也越大,因为流传的过程就是他创新的过程,唯其才能传承发展。  (三)传承缺乏激励机制 非物质文化传播主要靠三种方式。一是家传,如祭祀彩扎,这种方式比较严格,一般传男不传女。由于传承范围的局限,使其传播受到诸多限制,一般来说这种技艺生存状况都比较艰难。 二是师传,这种方式是通过技艺掌握者收徒弟的方式,在一个比较广的范围内传播,尽管其受众多、延续传承的机率大,但由于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忙于挣钱生计,所以也面临着困境。三是神的意志,有些史诗的吟唱,习惯上认为说唱史诗的本领是无法传授的,也是学不了的,是靠神灵的启迪,是诗神的附体,一代代说唱艺人的出现,都是史诗中某个人物的转世。 由于不承认师承,自然也给传承带来了困难。  (四)保护模式过于单一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靠记录,虽然文化工代表政府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留存,但其对什么是非遗的界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代言人的认识水平,一旦代言人对现实中的非遗不理解,那么这种非遗的保护就很困难绥江县属于云南省的贫困县,经济实力较弱,我县人民政府已认识到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虽然投入部分资金,但犹如杯水车薪。由于保护、宣传、挖掘、收集整理、发展的措施不力,造成我县许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项目未被收集整理、保存。有的尚未发掘,有的早已失传,有的迫切需要培养人才让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有的需要规划投资建设,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传承载体人员老化。 我县民族民间艺人的结构十分松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分布结构的偏化现象和缺乏正确引导交流的问题都是十分突出的。最让人遗憾的是很多艺人尚在默默无闻的自生自灭,有些艺人虽仍健在,但年岁已高,传授技艺也相当的困难。最棘手的是现代文化难以触及的边远山区,才是艺人较为活跃的地方,城镇及沿江地区则少有艺人,这给保护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许多老人焦急地说:绥江故事、儿歌描写得神乎其神的传说,因为无人传承今后恐怕很难再听到了。 二、绥江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累积氛围 当务之急是通过地毯式普查摸清文化家底,与时间赛跑,以现有的文化遗存为支撑,处理好城市规划的传承、延续性。可喜的是,这一点已引起了注意。2005年开展了拉网式普查,制订保护方案,清查了952个项目。其次,要重视城市历史文化氛围的保护,尤其是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老城区、老街道。老城区要做细、做精,不能一拆了之,需要做好老城区、老街道的历史记忆工作,如图片、录像、书画、文字等记载,特别是绥江的一代代文人墨客和名人,如清朝皇帝亲自委任文化名人凌光斗、开创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