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导入语 扬好课堂第一帆.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扮靓”导入语 扬好课堂第一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都这样认为:一个人的气质可以通过“扮靓”来展示,故有“三分人才,七分打扮(扮靓)”这一说。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上它,而且还特别适合用在我们讲授新课的导入语中。 各式各样“扮靓”的导入语如果运用得好,就会像一块块磁铁,将课间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住,又好似玩一场有趣的游戏,一开始便先让人有种参与的强烈欲望。所以每个语文教师只要能花心思去“扮靓”你的导入语,定能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学习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由此营造出开课前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新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对于不同的课文,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扮靓”方法。 一、从生活和学生的切身感受导入新课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语文学习的外延来自生活,一个不懂得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无法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然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其生活内容常常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帮助学生构建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教师、学生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常常是让学生感兴趣的关键所在。如我在讲《世上没有傻问题》时,就先引出自己孩子的话:“妈妈,我们手上又没有洞,蚊子怎么吸我们的血呀?”“为什么啤酒和可乐的瓶子都不能装满?而且倒的时候还会有泡泡?”“为什么我打哈欠时眼睛和鼻子都会红红的?”然后问学生这些问题是不是很傻。得到他们的否定后,我才告诉他们这是一个6岁孩子的提问,由此让他们认识到课题的含义,从而导出课文。 二、以猜谜的活动导入新课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任何一个学生若对猜谜产生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倾听它,并会在头脑中出现平时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然后经过分析、比较,作出相应的判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的思想指导下,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所授的课文内容,利用相关的谜语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引出新课。如讲《出师表》可以用“凿壁偷光”(猜三国一人物)的谜语引出本文的作者诸葛亮;讲《永远新生》时,可以将梵高的生平事迹先概述出来再让学生猜猜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用“红关公,白刘备,黑张飞,三结义”的谜面导出要讲授的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 三、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 在经历了十分钟的课间休息,学生的大脑皮层还处于兴奋状态。一个语文教师要想在极短的时间里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有效地吸引过来,最好的招式便是直接从他最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课前讲故事就是好的招式之一。如在讲《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一文时,可以把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故事向学生讲讲,让他们在自己的脑海里挖掘自己曾看到的相关故事,这样在授新课之前既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又自然进入到新课的讲授中去。又如可以用《城门过不去扁担》故事中农夫的愚钝,引出学生对新课《大小猫洞》内容中关于牛顿的智者是否有愚的思考。在《庄子》二则一文的新课导出时,可以利用出自本文的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东施效颦”、“螳螂挡臂”、“邯郸学步”、“朝三暮四”等成语故事选择性地讲一两个。当然,像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故事导入,语文教师往往还可以只起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自己讲,这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新课兴趣的好办法。 四、以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但这个理念语文教师通常只会把它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在新课的导入语中也可以恰到好处地使用。如讲授《致蒋经国先生信》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背诵七年级课本里余光中的《乡愁》,并讲讲诗中所传达的情感。这一做法既有复习,又有参与,还兼有导课的效果。又如讲高士其《笑》的一文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知道的各种各样的笑,然后请学生上台表演这些笑,同时让表演者考考台下同学自己表演的是什么笑,然后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不是就谈大家表演的各种各样的笑?”这一问导入新课。除了可以让学生通过说、讲、演导入新课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唱的形式。如可以由学生演唱费翔的歌曲《故乡的云》导出鲁迅的小说《故乡》;可以唱电视连续剧《孽债》的主题曲引出《小男孩》一文;可以唱《虞美人》的曲子引出九年级下册30课《诗词五首》的学习等等。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可以把课前的导入语看成是一堂新课教学的开端。当你“扮靓”了这个课堂教学环节重要的一环——导入语,就如同扬好了出航的第一帆,在这张帆的引领下,你的“航员”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你“启航”,这也就意味着你在“出航”(教授新课)时为你的“航员”配置了一把兴趣大门的金钥匙,为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