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引用《诗经》情况比较研究.docVIP

《中庸》引用《诗经》情况比较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庸》引用《诗经》情况比较研究

《中庸》引用《诗经》情况比较研究内容摘要:《四书》中存在着大量的引用《诗经》情况,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对所引诗句进行了解释,但是所作解释与《诗经》诗句的本意有出入。这篇论文就根据《四书章句集注》中的《中庸》引用《诗经》的情况,与《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的解释来进行比较。意在说明《四书章句集注》中《中庸》引用《诗经》的几种情况。 关键词:《四书章句集注》;《中庸》;《十三经注疏》;引《诗》情况 一.《中庸》引用《诗经》情况统计: 1.右第十二章:“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出自《诗经·大雅·旱麓》)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十六之三,第516页 2.右第十三章:“伐柯伐柯, 其则不远。”(出自《诗经·豳风·伐柯》)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八之三,第399页 3.右第十五章:“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出自《诗经·小雅·常棣》)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九之二,第409页 4.右第十六章:“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出自《诗经·大雅·抑》)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一,第555页 5.右第十七章:“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出自《诗经·大雅·假乐》)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十七之三,第540页 6.右第二十六章:“维天之命,於穆不已。”(出自诗经·周颂·维天之命》)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十九之一,第583页 7.右第二十六章:“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出自《诗经·周颂·维天之命》)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十九之一,第584页 8.右第二十七章: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出自《诗经·大雅·烝民》)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第568页 9.右第二十九章:“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出自《诗经·周颂·振鹭》)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十九之三,第322页 10.右第三十三章:“衣锦尚絅。”(出自《诗经·卫风·硕人》及《诗经·郑风·丰》)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三之二,第322页 或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四之四,第344页 11.右第三十三章:“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出自《诗经·小雅·正月》)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十二之一,第442页 12.右第三十三章:“相在尔室,尚不愧於屋漏。”(出自《诗经·大雅·抑》)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一,第555页 13.右第三十三章:“奏假无言,时靡有争。”(出自《诗经·商颂·烈祖》)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二十之三,第621页 14.右第三十三章:“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出自《诗经·周颂·烈文》)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十九之一,第540页 15.右第三十三章:“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出自《诗经·大雅·皇矣》)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十六之四,第555页 16.右第三十三章:“德輶如毛。”(出自《诗经·大雅·烝民》)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第569页 17.右第三十三章:“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出自《诗经·大雅·文王》) 见《十三经注疏》中《毛诗正义》,卷十七之三,第505页 《中庸》共引《诗经》十七处,大部分引用《雅》、《颂》,引用国风只有两处。 二.《四书章句集注》中《中庸》所引用的《诗经》诗句与《十三经注疏》中《诗经》诗句的意义的比较分析: 1.《中庸》所引《诗》句的意思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大部分和《十三经注疏》本中的《诗》句的意思、主旨一样。 《中庸》引诗,除第一、第十、第十一条外,其余皆与《十三经注疏》本的诗句意思一样。都是根据《诗经》诗句的原意来阐释的,正所谓“著述引诗”。例如《中庸》引诗的第三条,在《十三经注疏》本的《常棣》篇,诗句是用来燕兄弟的,是吟诗来使兄弟和睦友爱的。《中庸》引用了这句借以说明君子之道必然由近至远,先齐家后治国,妻子、兄弟的和睦是很重要的。显然,《中庸》是借助《诗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这样引用《诗经》也是很巧妙的。例如《中庸》引诗的第八条,在《十三经注疏》本中的《烝民》篇,这篇是尹吉甫用来赞美宣王的,所引诗句的意思是说宣王既能明晓善恶,又能辨明是非,并能够择安去危,不遭受祸害。《中庸》引用的这几句《诗经》则是用来阐述君子之道的。因此,这一引用是考虑到诗本身的内容的。 2.《中庸》所引《诗》句的意思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和《十三经注疏》本中的《诗》句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