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辅政时百姓负担沉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诸葛亮辅政时百姓负担沉重

诸葛亮辅政时百姓负担沉重诸葛亮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可称中国古代最受赞誉崇拜,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演义》还将他描绘成一个能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智慧之神。他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其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人生与品格,是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辅弼大臣形象,成为中国人理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英雄人物。诸葛亮的形象已经深深扎根在民众的心中,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否符合这一形象?如果有相当差距的话,人们为什么要刻意塑造这个完美偶像?这个偶像在中国传统政法文化中又象征或意味着什么?……千万不要小觑这些问题,其中可隐藏着许多传统政治文化的秘密。 应该承认,诸葛亮是一位颇有智谋与成就的历史人物,二十七岁时的《隆中对》已见一斑,此后在辅佐刘备建立蜀国的过程中,也时有出彩的计谋或过人的胆略。然而从三国历史的大局来看,蜀汉是一个战败之国,许多战略上的失误与战术上的败笔,也都与诸葛亮有关。如关羽大意失荆州,不但是关羽的责任,同时也是掌握总局的诸葛亮几乎不作为的结果。再有刘备死后,诸葛亮对蜀国的经营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人才的储备、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捉襟见肘、自以为是。尤其是缺乏群策群力的谋略,往往一意孤行,对大将魏延抱有成见,使刘禅成为扶不起的阿斗,乃至蜀国很快灭亡。然而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有太多的人在为诸葛亮的形象工程涂脂抹粉,推崇备至,乃至将其塑造得近乎完美,从神化发展到妖化,杜撰出借东风、空城计之类的传奇故事,而使历史越来越离谱。 问题在中国文化塑造出这样一个官员高大形象,其原因与目的何在?诸葛亮之所以能登上神坛,首先要归功于本人对主子忠贞的品质,在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状况下,依然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永安宫托孤时曾明确表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类诏书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它使诸葛亮可以名正言顺地取刘禅帝位而代之,同时刘备死后,诸葛亮集军、政、财、文大权于一身达九年之久,然而他却从来不存此“邪念”而依然忠心耿耿。与同时代人曹丕、司马炎诸人握有军政大权后最终篡位相比,似有天壤之别。曹操、司马懿、司马昭等人虽没有篡位,但逼宫、杀弑及宫廷政变的一系列行为,也使诸葛亮颇为忠贞的一生品行之魅力更相得益彰。加上其贤相、廉吏两者兼有的身份,其官奴人格完全符合最高统治者与制度文化的需要,是使统治保持稳定的支撑点,是缓和社会各种矛盾的润滑剂。总之,中国古代这样的官员十分罕见而难能可贵。在忠贞标准上,诸葛亮的家人与子孙亦无瑕疵。其子诸葛瞻虽不具将帅才华,没能利用有利地势抵御魏军的进攻,致使魏军邓艾部长驱直入。但他继承了其父的“忠贞”衣钵,拒绝了邓艾表封“琅琊王”等高官厚禄的引诱,斩了来使以示决绝,并为蜀国战死于绵竹,壮烈成仁而不辱先父名节。其孙诸葛尚也同样“乃驰赴魏军而死”,又为祖父“忠贞”名节锦上添花。有如是不贰忠臣及后代,后世统治者与文化人当然要大加推崇。诸葛亮遂成为统治阶级与传统文化标榜推崇的一面旗帜。 但认真考察一下诸葛亮统治下的蜀国,许多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一是庞大的国家机器与民众的沉重负担,只有九十多万人口的蜀国,官吏竟达四万多,军队更在十五万以上,平均二十七人养一个官,并负担近五个士兵。民众不但供养着这庞大的国家机器,而且青壮年主要在前线军队,后方生产第一线的,已大多为妇孺老幼。庞大的国家机器成为悬在民众头上的利剑。二是对民众的严密控制,用严刑峻法统治。据《蜀记》引郭冲五事,诸葛亮认为,刘璋治蜀时,刑法太轻,导致蜀人忘了君臣之道,所以他要“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其目的在维护君臣之道,维护统治的稳定。《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所谓“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虽说其德刑兼用而民无怨,然终掩盖不了严刑峻法的事实。总之,诸葛亮时代,西蜀是典型的战时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服务于前线,一切都为了战争,民众的疾苦生死基本无暇顾及。有关记载只字不提民众遭受的战争苦难,只字不提蜀国人口急骤下降的事实。 诸葛亮的计谋一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认为他足智多谋,天下无双。然而很少有人去思考一下,其计谋的用意与目的何在?因为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人间往往会多洒下一掬掬悲惨眼泪,国家常常又多了一片片的焦土,除了用人民的血肉给军阀们整合其势力范围,其锦囊妙计又有多少价值?为什么人们要崇拜整天用谋略去算计别人,去互相残杀,去争权夺地,去火烧,去水淹……连他自己都说:“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担心呢?问题就在于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伏尸千万,血流成河,同时对环境、文化的破坏,这些诸葛亮心中都是有点清楚的,后人倒似乎一无感觉。当然,有人会说这是时代使然,不必苛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