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蓟丘之植植於汶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薊丘之植,植於汶篁”新解
(首發)
董珊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樂毅《報遺燕惠王書》是一篇著名的先秦書信体散文,見存於《戰國策·燕策二》“昌國君樂毅爲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章、《史記·樂毅列傳第二十》以及《新序卷三·雜事第三》。其中有一段說到燕伐齊的戰功,《史記》的版本作:
濟上之軍受命擊齊,大敗齊人,輕卒銳兵長驅至國,齊王遁而走莒,僅以身免;珠玉財寶、車甲珍器,盡收入於燕:齊器設於寧臺,大呂陳於元英,故鼎反乎磿室,薊丘之植,植於汶篁。自五伯以來,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在上述三種版本中,這段的文句小有出入。其中的“薊丘之植、植於汶篁”句,歷代學者的解釋有很多分歧,莫衷一是。爲了討論的方便,我們把這些註解分爲:A“燕植物移入齊地”派和B“齊植物移入燕地”派,列兩派學者的代表和觀點在下面。
A“燕植物移入齊地”派
1、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引徐廣曰:竹田曰篁。謂燕之疆界移於齊之汶水。
2、北宋龔鼎臣《東原錄》:《史記》蘇秦曰“燕北有棗栗之利”,又《樂毅傳》曰“薊丘之植,植於汶篁”,釋者謂竹[田]曰篁,謂燕之疆界移於齊之汶水。然則齊魯閒棗栗殆自燕北而移植歟?故《青州圖經》引《齊民要術》曰:“青州有樂氏棗,豐肥細好,為天下第一。”《經》云“樂毅破齊時自燕齎來,因種於此,故以姓得名。”
3、南宋鮑彪《戰國策注·燕策二》:薊,幽州國。植,旗幟之屬。汶水出泰山萊蕪原。竹田曰篁。言燕以齊爲塞。
4、清程恩澤纂、狄子奇箋《國策地名考·卷四·齊上》“汶篁”條引姚宏本作“汶皇”,並說:《博雅》“皇”與“堭”通。《易》“城復於隍”,子夏《傳》作“堭”,云“城下池”也。《說文》:“有水曰池,無水曰隍。”《策》蓋言薊丘之植,植於汶上之城池耳。《從征記》:“汶水入萊蕪谷,夾路連山數百里,水隍多行石澗中,出藥草,饒松柏,林藿綿濛崖壁。”殆即所云“汶皇”也。因上句“植”字,遂訛“皇”爲“篁”。說者因以竹田訓之,謬矣。
5、陳寅恪《薊丘之植植於汶隍之最簡易解釋》提倡按照正常的語序來解釋:“寅恪按:若依小司馬之說及普通文義言,亦可釋為‘薊丘之所植,乃曾植於汶篁者。’似不必以爲倒句妙語。”認爲句義是說燕國本土的植物,隨樂毅伐齊而移植到齊國的土地上,並擧《齊民要術肆·種棗第叁拾叁》“青州有樂氏棗”,“父老相傳云:樂毅破齊時,從燕齎來所種也”以證明在樂毅徇齊五年之中確有此類事情。陳寅恪隨後又舉出多個例子,來證明古今中外戰勝者與戰敗者,其物產有互相交換通例。
案:陳寅恪此說與宋龔鼎臣說基本相同,但是不知道陳氏爲什麽未引及龔氏說。
B“齊植物移入燕地”派
1、唐司馬貞《史記索隱》:薊丘,燕所都之地也。言燕之薊丘所植,皆植齊王汶上之竹也。徐注非也。
2、元吳師道《戰國策校注》:《索隱》云:薊丘,燕所都。言燕薊丘之所植,植齊王汶上之竹。徐《注》謂燕之疆界移於齊之汶水,非此之謂。此言燕薊丘之所植 ,移植於汶上之竹田。《索隱》云亦然。樓昉《集古今文》以毅書爲首,有策問云:“夷門之植,植爲燕雲”。蓋用毅語也。愚謂,左氏“以太宮之椽,歸爲盧門之椽”,句法正同。
3、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倒句例”下說:《索隱》曰:薊丘,燕所都之地也。言燕之薊丘所植,皆植齊王汶上之竹也。按,此亦倒句。若順言之,當云‘汶篁之植,植於薊丘’耳。宋人言宣和事云:‘夷門之植,植於燕雲。’便不及古人語妙矣。
4、金正煒《戰國策補釋》:按《水經·漯水注》:昔武王封堯後於薊,今城內西北隅有薊丘,因丘以名邑也。猶魯之曲阜、齊之營丘矣。武王封召公之故國也。“於”猶“爲”也,“皇”即“篁”之省,言薊丘之所植,乃爲汶上之竹。《索隱》說當是。
以上兩派九家,多釋前一“植”字義為“植立”、“植物”。但在英國倫敦國家圖書館所藏斯坦因所獲敦煌卷子唐寫本《春秋後語釋文》(斯一四三九)中,“薊丘之植”作“葪丘之鸖”,其下引《史記》也作“薊丘之鸖,植於汶篁”。(見附圖)這是一條重要的異文。
關於《春秋後語》,唐劉知幾《史通·六家》說:“孔衍以《戰國策》所書未為盡善,乃引太史公所記,參其異同,刪彼二家,聚為一錄,號為《春秋後語》。”孔衍是西晉人(?-320年),他所見的古本《史記》、《戰國策》的可信度高,早就得到研究者的重視,南宋姚宏已據《春秋後語》校訂《戰國策高誘注》。敦煌石窟曾出土多種《春秋後語》寫本,羅振玉据其所藏《春秋後語·秦语》卷子校《戰國策·秦策一》,知“姚氏所举,疏漏尚多”。斯一四三九是《春秋后語》的一種唐代單注本,一般認爲是盧藏用所作。《春秋后語釋文》所存這條異文即為姚宏漏校,上述兩派學者也都沒能看到。本文想根據這條異文,先把這句話的含義解釋清楚,再從句法結構方面分析一下各家解釋的得失。
一、句義解釋
首先可確定的是句中“薊丘”屬燕國,“汶篁”之“汶”是齊國汶水(至於“篁”字讀,留待下文再説)。“薊丘”應如《史記正義》及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紫金临江镇污水处理厂-西红门镇.DOC
- 紧凑型指示灯-EAO.PDF
- 繁体中文-FilterQueen.PDF
- 紫外与真空紫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北京大学.PDF
- 红外光电散射式感烟探测器的研制-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PDF
- 红土镍矿酸浸沉镍后液中镁资源化的研究进展付海阔王亚秦赵易.DOC
- 红细胞携氧促进多层平板型生物反应器中肝细胞氧供-中华肝胆外科杂志.PDF
- 红透山铜矿床叙化带特征及其发育过程的探讨-地质与勘探.PDF
- 红藻石和蓝藻石概念及分类归属的综述和修订-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PDF
- 粉岭公路扩阔工程植物配置图WideningofFanlingHighwayPlanting.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