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生物活性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多酚生物活性综述

茶多酚的生物活性综述 【摘要】 茶多酚是茶叶中所含有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简称为TP。其主要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铜、黄铜醇类、花青素类、酚酸、缩酚酸类及聚合酚类等。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5%一80%。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4种物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茶多酚的大量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抗氧化、抗癌、抗肿瘤、抗辐射、抑菌、抗病毒、降低血糖和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衰老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1] 【关键词】茶多酚;儿茶素;没食子;抑菌;心脑血管; 1.茶多酚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树中的多羟基酚类化台物的总称,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也是茶叶的所特有成分。儿茶素类化合物包括四种形式的儿茶素化合物:表没食于儿茶素没食于酸酯(EGCG)、表没食于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儿茶素(EC)。[2]其结构式可表示为: 2.茶多酚的生物活性 .抑菌. 茶多酚有较强的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而对霉菌和酵母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对细菌的最低抑制质量浓度(MIC)不超过1.0g·L-1,最佳抑菌质量浓度为4.0g·L-1。②长时间低温放置和短时间高温加热对茶多酚的抑菌活性几乎不影响。然而,pH值影响茶多酚的抑菌活性,茶多酚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下的抑菌活性比在碱性环境下稳定,但抑菌活性最强的pH值范围是7到8,随着碱性的增加茶多酚抑菌活性下降。③食盐能增强茶多酚的抑菌活性,茶多酚的抑菌活性正比于实验质量浓度。[3] .治疗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表明,茶多酚是LDL氧化的强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LDL的氧化修饰来预防AS[4]。赵秀兰等[5]报道,用家兔进行茶多酚喂养,实验组家兔血清中丙二醛含量下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推测茶多酚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阻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发挥了抗AS的作用。在临床上,焦世兰等[6]报道他们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实验表明,茶多酚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茶多酚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②高血脂症:应之和[7]采用双盲法对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口服茶多酚胶囊 100mg/ 粒,维生素C片剂100mg/粒,两者均1日3次,每次2粒,结果表明,口服茶多酚胶囊8周后患者血脂各参数均有显著改善。虽然各种数据表明绿茶以及茶多酚具有降血脂作用,但仍有不一致的结论。Princen等[8]在健康吸烟者身上的实验表明口服绿茶或红茶对血浆胆固醇、TG、HDL、LDL均没有影响。 ③高血压:陶厚权等[9]研究了茶多酚对麻醉动物血压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可以降低动物血压,降低效应及时间和剂量成正比。邵翔等[10]研究发现静脉给予大鼠茶多酚30s后,大鼠血压下降,同时血管扩张,并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有显著抑制作用。 ④血栓:赵立春等[11]在混合血浆中分别加入不同量茶多酚后,发现对照组凝固时间显著少于实验组,且同时发现醋酸纤维电泳纤蛋白原区带消失。裴晶晶等[12]研究发现茶多酚可以使Hcy引起的PAI-1/t-PA比值紊乱趋于并保持正常,从而修复由Hcy引起的内皮细胞纤溶损伤,增强细胞纤溶功能,从而避免了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贵勤、李建科.茶多酚的功能研究进展[J].西安.食品研究与开发杂志.2005,26(1):33~35. [2]赵卫星、姜红波、王艳、姜娈.天然氧化剂——茶多酚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J].广东化工杂志.2010,8(36):7~9. [3]唐裕芳、张妙玲、冯波、陈权、刘新乐、邓孝平.茶多酚的抑菌活性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5):553~557. [4]焦蓓蓓.茶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09,5(1):131-133. [5]赵秀兰,宫爱华,李建华.茶多酚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8):930-931. [6]焦世兰,宫爱华,荣文平.茶多酚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J].实用医药杂志,2006,17(1):54-55. [7]应之和.茶多酚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作用观察[J].浙江实用医学.2002,7(4):223-238. [8]Princen HM,van Duyvenvoorde W,Buytenhek R,et al.NO effect of consumption of green and black tea onplasma lipid and anti oxidant levels and on LDL oxidation in smokers.A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