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药物的肝脏代谢和肝损害-甲肝乙肝丙肝戊肝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
小儿药物的肝脏代谢和肝损害 朱启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 药物性肝病确切的发病率很难有精确数字; 相当一部分临床无症状,只有肝生化异常,被忽略; 每种药物造成药物性肝损害的概率为1/1万~10万;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丹麦报道住院黄疸中2%与 药物有关; 80年代以来国外多处肝病中心报告: 拟诊肝炎中药物性肝病占10%~40% 急性肝衰中由药物引起占15%~40% 儿科医院近3年拟诊肝病中检出病毒性肝炎病例情况 高度重视小儿药物性肝损害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性肝损害不断增加; 症状性药物肝损如厌食、乏力、黄疸、肝区隐痛和肝 大等; 亚临床型药物性肝病发生率远比有症状和黄疸者高; 临床滥用药物,尤其抗生素、激素; 小儿肝脏的代谢和生理特点 正常成人肝脏约占体重的1/40~1/50, 胎儿新生儿肝脏体积相对较大,达体重1/20; 儿童期肝脏绝对重量和体积不断增大, 但其相对体积和重量却不断减少; 肝脏是体内代谢最主要的器官,有多种多样代谢功能。 肝脏有双重血供(肝A、V)接受:氧、营养物和初代谢物; 从消化道吸收物质→门静脉→肝脏 代谢作用 转化解毒 肝脏胆道系统小肠沟通(起消化及排泄作用) 肝脏代谢产物、助消化物质随胆汁分泌排入肠道 肝脏的酶类有约数百种,在各种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使其在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激素类的代谢 肝脏的功能:合成、分泌、生物转化、排泄 儿童期,有些肝脏生物转化酶活力有年龄段差别 新生儿肝脏对外来物质代谢能力较弱 药物类代谢随年龄增长而渐转成熟 肝脏对药物的代谢 口服药必须是脂溶性或具有一定程度亲脂性 药物才能通过肠道细胞膜进入体内 否则不被吸收以原形肠道排出 静脉、肌注药物同样必须具有脂溶性或亲脂性 才能与血浆蛋白结合,否则很快经肾脏从尿排出 唯独肝脏是代谢亲脂性药物的场所 代谢途径 药物 → 药物蛋白结合物 → 肝血窦 → 狄氏间隙 → 肝细胞 → 进入肝细胞生物转化 → 具备药效作用 → 入血循环 → 达到血药浓度 → 半衰期 → 再被肝细胞(生物转化) → 水溶性代谢物 → 血循环(溶入血浆)→ 肾脏 → 尿排出 →肝细胞→有毒药物或有毒代谢物 → 肝脏解毒→ 血循环→ 肾→ 尿 肝脏生物转化→肝细胞毛细胆管→胆汁 →进入肠道 →肝细胞 → 生物转化 → 呈肝脏有毒性化合物 → 发生药物性肝病 药物在肝脏代谢分三个阶段(相) 第一阶段:生物激活(氧化、还原、水解)反应→改变 药物结构→从脂溶性改为水溶性化合物 第二阶段:使第一阶段形成代谢产物与极性配体共价结 合[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盐、谷胱甘肽(GSH) 和氨基酸等] → 增加药物或代谢产物的水溶性 → 体内发挥药效→经半衰期→分子量≤300D → 肾脏排出 第三阶段:分子量>400D代谢物→肝细胞转运机制代谢 → 胆汁排出 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病因 乱用药物 中药、西药、草药和补药都是药,吃得不当都可吃出问题, 尤其草药及补药缺乏警觉性,“补肝”拼命吃药成DILD 95~97年一项调查 中草药占药肝的20~30% 寻求偏方 慢性病求偏方盼治愈,可能会伤害肝脏 至少600种药物可引起药肝,在成人爆发性肝衰中占10~20%, 成人慢肝中的1/4~2/3属药肝(尤其老年) 个体的遗传因素 ADR发生因素 药物因素:药理作用、药物杂质、药物生物利用度改变; 机体因素:种族、性别、年龄、病理情况、遗传因素; 给药方案:途径、用药间隔、给药剂量、连续用药时间、 速度; 药物相互作用:配伍、吸收过程、竞争血浆蛋白、代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乙烯系列产品生产-52编号no23课题乙烯液相氧化法生产.doc
- 发光二极体光源概念lightemittingdiode.pdf
- 煤矿乏风瓦斯逆流氧化反应技术研究与进展-能源研究与信息.pdf
- 烃类代表化学式ch4h2c=ch2hh.ppt
- 第十七章杂环化合物heterocycliccompounds.ppt
- 感应起电机计012班.doc
- 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的干化效应及选址启示-岩土力学.pdf
-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在聚合物分析中的应用.pdf
- reach第一批15项需授权物质候选清单svhc及用途200810.pdf
- 人工石质边坡构树根系抗剪特性研究-水土保持研究.pdf
- 瓜纳华托州图书馆-贝氏建筑事务所peipartnershiparchitects.pdf
- 悬浮区域熔炼法制备cexprxb6单晶体及其热发射-无机材料学报.pdf
- page1吸回油过滤器概述应用功能特点-argo-hytos.pdf
- 压实强度对煤矸石山覆盖材料空气阻隔性的影响-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pdf
- 九师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中国政府采购网.doc
- 源程序中间代码constdef优化后的代码a=1.ppt
- 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科技标准司.pdf
- 微利时代的成长题记-huawei.doc
- 病例028黄视-medicine-on-linecom网上医学.pdf
- 酶制剂在木薯淀粉提取中的应用-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