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收藏品电视直销骗术.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揭秘收藏品电视直销骗术

揭秘收藏品电视直销骗术:炒概念专业术语蒙人 “太神奇了!你不会相信这是真的,但这的的确确是真的……只要拿起电话,它就是你的!还不快拨打热线订购电话,只需一个电话,我们立刻送货上门,你的生活就此改变……” 如此台词,想必大家不会陌生。深夜的荧屏上,常会看到电视购物主持人亢奋地一连二三十分钟地介绍着某一产品。由于陷阱颇多,不少观众已经将其与“骗子广告”画上等号。然而,如今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收藏品正成为电视直销的“新宠”。专家提醒,电视直销藏品往往滥用专业概念,虚张声势宣传主题,模糊广告规避追责,投资者需谨防其中陷阱。 炒概念:专业术语蒙人 从春夏两季大拍卖,到穿插无数的小拍卖,艺术品收藏升温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资金介入其中,越来越多的天价传奇不断上演,藏品价值空间想像力也被无限放大。一向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电视直销购物嗅到了其中商机。翡翠玉石、钻石以及各类贵重珠宝成为电视直销购物最常见的“座上宾”。 “普通的20克金链市场价1796元人民币,而我们的钠美金链只需要499元,499元人民币!有证书证明,绝不变色!并赠送正宗A货翡翠项坠。限量100组……”在多家电视台的电视购物节目中,主持人“疯狂推销”钻石、黄金、翡翠等珠宝饰品,“超低于市场价格”、“有国家珠宝鉴定证书”等噱头让很多观众迷失在各种疯狂中。 中国收藏家协会玉石委员会主任姚政表示,很多都在“炒概念”,用“顾名思义”的概念迷惑不懂行的消费者。“90%的收藏品都不可信,比如翡翠A货,”姚政说,“其实很多专业概念,或者销售方制造出的概念是很蒙人的。”收藏领域这类“词汇”不胜枚举,“A货”并不代表翡翠的价值,仅仅说明是天然无加工,这一条件仅仅是高价翡翠基础的基础。比如“和田玉”,当前的和田玉仅仅是一类含有透闪石成分玉石的统称,绝不等同于新疆和田出产,两者价格差距也相当惊人。 “这是利用专业概念‘蒙人’的,更有避重就轻‘忽悠’人的。如热销的某品牌金项链,循环播放的直销片里,不断出现的词是‘九九金结构’、‘意大利工艺’等,前者强调的是结构,后者突出的是所谓工艺,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地方说链子是金的,却不断给人错觉:这就是金项链。”姚政直言,事实上,这根金光四射的项链不过是在表面镀了一层金,至于画面中出现火烧、电钻等破坏性试验,也只是一种表面效果,真正买回去,表层颜色可能不过几个月就脱落了。 某知名品牌钻石饰品专柜负责人也向记者介绍说,一些消费者一听到“钻石”二字就以为是很贵重的东西,但一颗价值连城的克拉钻,如果被切割成细小的碎钻,即便总重量不变,价格也有天壤之别。一些首饰,标榜自己镶了真钻,只卖199元,但实际上,它镶嵌的只是极小的碎钻,而碎钻整包也不过几百元至千元。 此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公布的一项对电视购物产品的体验调查报告,揭示了电视购物中各类“金饰品”的真面目。一些所谓的“黄金”饰品,其实是一种仿黄金,其产品表面也仅镀上一层薄金层;而被疯狂叫卖的,所谓的“克拉钻”则是由很多小粒的钻石群镶嵌而成,虽然总重量能达到1克拉,但其价格成本非常低廉。1粒1克拉重的钻石与10粒0.1克拉重的钻石相比,价格相差达数十倍。还有一些所谓的“钻石”,其实是合成立方氧化锆,虽也具备国家鉴定证书,但商家玩了一把虚招,他们并没有说明其实是锆石的鉴定证书。 巧包装:利用主题赚钱 从2008年的奥运会,2009年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2010年的世博会,到2011年的辛亥革命纪念和建党90周年纪念,宏大事件下衍生出无数主题的纪念章、纪念册、纪念钞、纪念邮票,乃至各种纪念衍生品。与此同时,一些文化公司把这些主题藏品当成“原材料”,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创意,打造出一个新的概念。然而这些巧立名目的新“藏品”具备收藏价值吗? “排除造假等不法情况,仅就这些新推出的成套藏品价值而言,很多并不具备收藏价值。”北京南区邮票公司经理张杰认为,邮票和纪念币是否有收藏价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题、发行量、品相等等,而文化公司新推出的各色“藏品”不仅存在真伪风险,在主题的设计等方面也不见得成熟,其设计的“套装”还会存在用一张珍稀品种带动一批“大路货”提升身价的情况。而且,目前这些主题套装品标出的高价一般都远远超出其真实价值,不少收藏爱好者往往会被迷惑。 对于文化公司推出的“套装”品,专业藏家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邮票资深藏家钱国宏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收藏原则,“除中国邮政真正一次性推出的套票,对于其他概念包装出来的‘套票’或‘纪念册’只是看个热闹。”钱国宏表示,真正的藏家是不会相信包装出来的概念,究竟哪一张藏品珍稀,往往直奔主题。同时藏家都有自己的收藏理念,也就是有自己的概念,缺哪一张,就去寻哪一张,有很强的针对性。 玩邮票不久的小丁也颇有心得,他给记者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买电脑一样,谁都知道去中关村‘攒’机比买整机实惠”。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