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师用书-应用创新演练-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docVIP

高中政治-教师用书-应用创新演练-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政治-教师用书-应用创新演练-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

2013高二政治必修3教师用书:应用创新演练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0·福建高考)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心和关键词。题干关键词在于:独树一帜和汲取精华,说明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答案:D 2.温州市乐清的“细纹刻纸”是中国传统剪纸中的典型代表,艺人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四十根细纹线条,技艺高超的甚至能刻六七十根。这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解析:精湛高超的技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C项正确。 答案:C 3.《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B. C.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的主题看,藏族人民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流传千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所以党和政府进行抢救和整理。在材料中未得到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D 4.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 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 B. C. D. 解析:“五缘”强调的是闽台文化的联系,故符合题意,分别强调的是文化的地域性特点,与题意不符。 答案:A 5.徽州(现黄山市)多山富水,道光《徽州府志》有载:“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峻。”自汉末至唐宋,曾有三次大的人口迁徙,不少中原地区的缙绅仕宦移民徽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徽州土著山越人文化交融,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徽州文化。这表明(  )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 中华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A.         B. C. D. 解析:徽州文化具有自身特色、体现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正确。徽州文化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也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入选,故答案选D。与题干主旨不符,应舍去。 答案:D 6.(2012·徐州市模拟)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解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体现了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D应选。A错误,B、C与题意不符。 答案:D 7.(2012·冀州高二检测)2011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1月22日,河北省“2011年中华文化游”启动仪式在蔚县举行。河北省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精品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前来切身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  )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 B. C. D. 解析:是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基本特征,而非“博大精深”,排除,均是博大精深的表现,故答案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8.材料1: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材料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包括藏族文字、彝族文字、维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