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名医录》之名医陆观虎学术思想简介难点.docVIP

《吴门名医录》之名医陆观虎学术思想简介难点.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门名医录》之名医陆观虎学术思想简介难点

《吴门名医录》之名医陆观虎学术思想简介 陆观虎,江苏吴县人,(1889~1963),系清代名医陆九芝后裔,家学渊源,早年从师苏州名医李彤伯先生门下,造诣颇深,时曾叔祖陆晋笙公业于京,颇负盛名,遂为其叔所赏,授自著《(鱼孚)溪医论》十余种。先生乘承祖训,颖而好学,锲而不舍,遂得其所长,且能融铸古今,贯穿各家,而自成一家。先生对温病、妇科研究颇深,并有独到之处。自1930年初悬壶于津门,因医理深邃,疗效显著,求诊者门庭若市,络绎不绝,先生每起沉珂,名噪当时,在国内称为上手,为全国名医之一。 陆先生,素以辨证精细,立法严谨,处方轻灵,方药简练而著称。用药只廖廖几味,看似平淡无奇,但效果非凡,深得国内外病家信仰,此皆得力于天士、士雄之学也。先生虽诊务繁忙,然平易近人,在救民疾苦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陆老医德高尚,不仰权贵,不鄙低贫,诊费低廉,有求必应,常为贫苦者施诊施药,深受群众爱戴,号称“壹毛先生”,每开一方必经细审,用中指点药核对,药味份量,炮制禁忌,逐一斟酌,然而医界流传,化符念咒实属诽谤,这正是陆先生精细之处,为医务界树立了一生分毫无差错的一面旗帜。 陆老不但是临床实践家,而且积极从事祖国医学的教育事业,培养后学,举办传染病防治学习班,创办中医进修学校、中医医院、中医学院等,贡献殊多,曾获得很高的荣誉,先后任中医医院院长,中医学院院长,中医学会会长,并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人民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曾多次为灾区捐款,购买飞机大炮为抗美援朝献金。在晚年,自愿将一生所珍藏的图书,捐献归公,为后世中医造福。真可谓“爱国医民两大纲,承先启后重医林”。 祛邪宜早 达邪务尽 一般治外感时邪,阳症以祛邪为主,阴证以扶正为主,此为常法,先师对外感热病的论治主张祛邪宜早,达邪务尽。对于这一论点,既不要脱离理论,具体情况要灵活运用,既要了解《内经》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一方面,又要了解“虚处受邪,其病则实”的一方面,所以《内经》所说的“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故邪正交争之际,正气未虚之时,及时地达邪外出,勿失良机。即便对虚人感邪,在临床上也必须辨清邪正的消长及虚实的脉证,才能确定攻补的治则及方药。但在一般情况下,他主张先祛邪,后扶正,扶正之法,往往当用食补。先生这一论点,既全面领会了《内经》之旨,又能具体灵活运用。先生医治外感时邪,使病邪多解于初期阶段。(卫气或上焦阶段)立法多用辛凉解肌,宣通肺气,以“银翘、桑菊”加减。具体的温邪煎剂用药包括(风温、春温、冬温等),银花、连翘、薄荷、贝母、栀子、豆豉、桑叶等。暑邪者以清暑利湿加用青蒿、藿香、佩兰、六一散之属,挟湿邪者当加用寇仁、苡仁、杏仁。特别指出,陆老善用赤芍活血宣气以防里传,以助邪外出,是用药的精华之处。特别告诫医者攻邪要有法度,掌握分寸,不能滥用攻法。他往往在选药用兵上,取其祛邪不伤正之品,如风热外感,辛凉解表是为常法,但用之得当,并非容易之事,盖辛能祛风,凉可清热,偏于辛温,则易化热,偏于寒凉则邪不得透。因而他创立了轻、清、宣、灵四法。 轻指药物气味轻清及剂量之轻灵,疏风药须轻清,取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意,用其轻而扬之,以疏表邪,他往往选用桑叶、薄荷轻扬味薄之品以透外邪。清指清热乃凉解清热之品。在一般的外感中,清热法不是主要的,而时行感冒重用清热之品。在他的处方中,一般在舌苔转黄后,往往加用黄芩一味即可。宣指宣肺之意,疏表必须通过肺经,宣肺也能协助解表,前胡、杏仁不可少,以宣肺祛风。灵指圆转、灵活,在临证上要因人、因地、因时的实际情况进行药物的加减和份量的变化。先生遵温病之旨,温邪伤人多会出现“热则伤阴”的情况,即便是温邪初起阶段也应注意防止伤阴,银翘散用鲜芦根煎水送服即是此意,故在他的处方中不离鲜芦恨,他休会芦根具有清热生津之妙,于解表之中寓有护阴之意,温邪初期即注意到护阴(保津养阴)。总之,解表宣肺不宜辛散,用清热之剂不可过于凉润。先生这些领悟确是长期实践的经验之谈。 内科杂病 善治于肝 陆老虽身兼多职,但从不脱离临床,从他长期临证中得出了百病之生,多生于郁,因郁致病十之六七,肝主一身之气机,七情之病必由肝起,故对内伤杂证,除着重调理其它脏腑外,善于理肝。调肝之法,应从郁字着手,常以开郁为先,使其升降出入之气机,复其常而病自愈。陆老认为郁证与肝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郁”的范围比较广泛,肝郁是郁证的一个方面,肝郁不等于郁证。郁证包括了肝郁范畴,其立法选方以和缓为准绳,免孟浪以误事,巧用平淡之法,轻灵之品,拨动气机,可愈缠绵之病。在临证上要重视肝气郁结与肝肾亏损、血脉瘀滞的关系。三者往往夹杂互见,单纯肝气郁结,多表现于病症的初期。纯属肝气郁结之症而又经久不变者,临床少见,应处处考虑到血脉瘀滞或肝肾亏损的内在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在治疗上不适当地运用疏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