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z.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z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苏联农业经济 的落后状况;一、赫鲁晓夫的改革;2.内容:; 3、评价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 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局限: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 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自己也搞个人崇拜,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赫鲁晓夫 (1894—1971);提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不断发展。1960年的社会总产值为3040亿卢布,1975年增为8626亿卢布。工业产量增长迅速。1965—1975年间,年发电量从5070亿度增至10386亿度,石油产量从2.4亿吨增为4.9亿吨,钢产量从9100万吨增为1.4134亿吨,汽车的年产量从62万辆增为196万辆。农畜产品的产量也逐步提高。1961—1965年间,谷物的年平均产量为1.3亿吨,肉类为930万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1971—1975)的年平均产量,谷物为1.8亿吨,肉类为1400万吨。工农业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升为53%。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苏美差距日趋缩小的变化趋势。 ——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1945—1992)》。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合作探究】:试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4,背上沉重的包袱。同时四处伸手,加重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还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其形象大损,同时每年还要花掉几十亿卢布。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 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 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而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竟高达85%。;2、戈尔巴乔夫改革;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 (1) 从经济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2)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3)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逝旭前收卵哥讶垃惩抉龚贷浑打垣生牵偶固邱诗煮尼残匆佳瘸蛔候脐搽衫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z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z;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二、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请回答: (1)其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 (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 参 考 答 案: (l)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开始改革: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3)不同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原因: 指导思想不同。邓小平理论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 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上小修小补,政治上背离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 对待“和平演变” 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 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