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证体会
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证体会关键词 当归贝母苦参丸 慢性前列腺炎 临证体会 医案当归贝母苦参丸出自《金匮要略#8226;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曰:“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当归贝母苦参丸方:男子加滑石半两。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右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本方是为妊娠血虚热郁小便难而设,正如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中言:“小便难而饮食如故,则病不由中焦而出,而又无腹满、身重等证,则更非水谷不行,知其血虚热郁,而津液涩少也。”方后注提到“男子加滑石半两”,说明本方男女小便不利均可适用。文中之“小便难”,可表现为小便短黄不爽,或尿频尿急,淋漓涩痛,伴小便灼热,小腹胀痛。与慢性前列腺炎的下尿路症状或盆腔局部疼痛症状极为相似。笔者临床采用此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
如治刘某,男,32岁。工人。病历号:0826924。2009年2月6日初诊。主诉:尿频、尿急、尿灼热、余沥不尽半年。近半年来,出现尿频、尿急、尿灼热、余沥不尽,伴有会阴及腰骶部坠胀不适,尿末滴白,射精刺痛,口苦便干。曾在某医院用抗生素及a-阻滞剂4周未效。追溯病史,患者在服装厂工作,常久坐少动;房事时经常忍精不泄;每天工作10余个小时,收入一般,精神郁闷。诊之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直肠指诊:前列腺质地饱满,扪之有灼热感,压痛+。小便化验:尿常规正常范围;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少,白细胞++/HP;前列腺液培养:普通培养-,支原体-,衣原体-。B超:前列腺大小正常,回声不均匀。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ⅢA型)。中医诊断:精浊(湿热瘀滞型)。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湿排浊。处方选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药用:当归、滑石各12g,浙贝母、土茯苓各30g,苦参、败酱草、泽兰、王不留行各15g,石菖蒲10g。7剂。水煎温服。每日2次。2009年2月13日二诊:服药后,诸症减轻,惟腰骶部尚有坠胀感。诊见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直肠指诊,前列腺扪之灼热感减轻,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HP。予原方加白芷、桂枝各6g。7剂。2009年2月23日三诊:服药之后,诸症消失,再予原方7剂,以资巩固疗效。
慢性前列腺炎与中医“淋证”有关,但具体而言,应属于中医“精浊”范畴。明#8226;王肯堂在《证治准绳#8226;杂病#8226;赤白浊门》中有精辟论述:“溺与精,所出之道不同,淋病在溺道,故《医学纲目》列之肝胆部;浊病在精道,故《医学纲目》列之肾膀胱部。”清#8226;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8226;淋浊》更明确“溺与精同门异路”,并提出治疗精浊“徒进清湿热利小便无用”。本案患者由于长期久坐少动,会阴部之肝经气机受阻,加之精神郁闷,气滞更甚,气有余便是火;房事常忍精不泄乃败精瘀浊阻滞精窍之始因;察之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乃湿热瘀滞于精窍无疑;至于尿频、尿急、尿灼热、余沥不尽、尿末滴白,乃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会阴及腰骶部坠胀不适、射精刺痛均是气滞血瘀之征。方中当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浙贝母开郁散结、化痰排浊,苦参清热燥湿、利尿通淋,滑石清热渗湿、利窍,《名医别录》谓其“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土茯苓、败酱草、石菖蒲、泽兰、王不留行增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排浊之功。二诊加白芷、桂枝乃热去而湿阻气滞尚在,以助阳化湿。本方在清热利湿同时,尤重通窍排浊,乃遵精浊病在精窍而非溺窍之训,故有良效。
考《神农本草经》,“当归,味甘,温。……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贝母,味辛,平。……淋沥邪气,疝瘕,……金疮”。“苦参,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瘕积聚,……尿有余沥。……除痈肿”。“滑石,味甘,寒。主身热……癃闭,利小便”。综观当归贝母苦参丸药味及其配伍,乃苦辛同用,宣清兼施。可见张仲景用药,药精、力专、效宏,与《神农本草经》所述如出一辙。当然,在临床具体应用中,要善于根据症候辨证施治,随症加味。如湿热重者,加蒲公英、土茯苓、败酱草;阴虚火旺者,加黄柏、知母;肾虚者,加菟丝子、杜仲;气滞血瘀者,加刘寄奴、王不留行。正如张仲景所言:“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收稿日期 2009-09-15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