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父母的故事.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孝顺父母的故事孝顺父母的故事孝顺父母的故事孝顺父母的故事

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一:(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孝敬父母 从前,有个老人,妻子去世后一直一个人过着孤单的生活。他一生都是个辛苦工作的裁缝。因时运不佳,他身无分文。现在他太老了,已经不能做活儿了。他的双手抖得厉害,根本无法穿针;而且老眼昏花,缝不直一条线。他有三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结了婚,有了各自的家。他们忙于自己的生活,只是每周回来和父亲吃一顿饭。 渐渐地,老人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儿子看他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他心想:“他们不愿意陪在我身边,因为他们害怕我会成为他们的累赘。”他彻夜不眠,为此而担心。最后他想出一个办法。 第二天一早,他去找自己的木匠朋友,让他给自己做了一个大箱子。然后又跟锁匠朋友要了一把旧锁头。最后他找到吹玻璃的朋友,把他手头所有的碎玻璃都要过来。 老人把箱子拿回来,装满碎玻璃,紧紧地锁住,放在了饭桌下面。当儿子们又过来吃饭的时候,他们的脚踢到了箱子上面。 他们向桌子底下看,问他们的父亲:“里面是什么?” “噢,什么也没有,”老人说,“只是我平时省下的一些东西。” 儿子们轻轻动了动箱子,想知道它有多重。他们踢了踢箱子,听见里面发出响声。“那一定是他这些年积攒的金子。”儿子们窃窃私语。 他们经过讨论,认为应该保护这笔财产。于是,他们决定轮流和父亲一起住,照顾他。第一周年轻的小儿子搬到父亲家里,照顾父亲,为他做饭。第二周是二儿子,再下一周是大儿子。就这样过了一段时日。 最后年迈的父亲生病去世了。儿子们为他举办了体面的葬礼。因为他们知道饭桌下面有一笔财产,为葬礼稍微挥霍一些,他们还承担得起。 葬礼结束后,他们满屋子搜,找到了钥匙。打开箱子后,他们看到的当然是碎玻璃。 “好恶心的诡计,”大儿子说,“对自己的儿子做这么残忍的事情!” “但是,他还能怎么做?”二儿子伤心地问,“我们必须对自己诚实,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箱子,直到他去世也不会有人注意他。” “我真为自己感到羞愧,”小儿子抽泣着,“我们逼着自己的父亲欺骗我们,因为我们没有遵从小时候他对我们的教诲。” 但是,大儿子还是把箱子翻过来,想看清楚在玻璃中是不是真的没有值钱的东西。他把所有的碎玻璃都倒在地上,顿时三个儿子都无言地看着箱子里面,箱子底下刻着四个字——孝敬父母。 一个老迈的父亲,儿孙满堂,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却被逼得用谎言来唤起儿子的孝敬,这难 道不是“三伏心也寒”的事情吗?林肯说过:“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因此,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尽心回报,怠慢父母是违背伦理的行为。莎士比亚说过:“逆子无情甚于毒蛇。”因此,我们要时刻长大以后应该以考心报答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 篇二:孝敬父母的故事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自然应受到后代晚辈的孝顺尊敬。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请听我们三四班孝亲敬老故事会。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孝亲敬老小故事2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 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孝亲敬老小故事3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