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课件

(一).程朱理学 1.含义: 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哲学化、思辩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 3.二程(程颢、程颐)的思想: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2.王阳明的心学 背景: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遂创立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二、程朱理学 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二、程朱理学 第一单元 一.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独尊的统治地位动摇 三教图 隋朝 “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独尊的统治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的形势出现,从韩愈开始提出儒学复兴运动 二.宋明理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颐 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 朱熹 理学集大成者 程颢 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 2.宋朝儒家的代表人物: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 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朱熹 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4.朱熹的思想   材料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学核心思想   材料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4.朱熹的思想   材料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 三纲五常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4.朱熹的思想 方法论:格物致知, 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朱熹的思想 5.影响 国内: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之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国际:传至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二)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方法论: 反省内心 1.陆九渊 (1)简介: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 (2)思想: 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学” “心”即是理,“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陆王心学 “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王阳明 《赏花》  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