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修辞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诗歌修辞解析

程篁墩敏政,以神童至京。李学士贤,许妻以女。因留饭。李指席间果,出一对日:“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应声曰:“有杏(幸)不须梅(媒)”。李大奇之。 竹笋刚出,几时盼得林大茂。(林大茂为女子名) 桃花初放,绝对不许叶先生。(叶先生为求婚者) 双关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诗中“无晴”与“有晴”,表面上是说天气,而实际上却是指“郎”的歌声是“无情”还是“有情”,表现出那位初恋少女的迷惘,忐忑不安。 设问 引入问题、引起读者注意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孤零之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亡国痛之深,愁绪之多)[比喻、夸张] 反语 多表示讽刺、愤激不平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互文 因遵守格律、受字数限制而节省笔墨的表达方法,解释理解时必须前后结合 本句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 对句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互文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月互文见义,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凄凉冷寂的淡雅水月图。) 秦时明月汉时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主人下马客在船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用: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年高考福建卷)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三、四句中的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雨中与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但当诗人面对其中的一幅图景时,自不妨在心中浮现先前经历过的另一幅景象。这样把眼前的实景与记忆中的虚景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暗示出像这样的通宵不寐,思念远人已非一夕。) 13对偶 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表意集中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步骤一).三四句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步骤二).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诗人“春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①甘露:寺名,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银山:江中巨浪。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分析。 解析1:a虚实结合。b前两句写弥漫山巅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深渊。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c却给了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 解析2:a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b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c为了领略那银山般浪涛的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的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涤荡心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诗中“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中原山河壮阔。“泪尽”也是一种夸张,表现百姓流离失所,有家难回的极度悲伤。 正是这种夸张的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主和派的愤懑,以及遗民遭受苦难的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陶者 陶尽门前土,无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甐甐居大厦。 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辛勤劳作却上无片瓦的陶者,与从不劳作却安居大厦的富家,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