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诗歌鉴赏第三讲诗歌题型
诗歌鉴赏(三) ——常见题型例析 李华《春行即兴》 答案示例:四句诗,句句写景,勾画出了被诗人感情沾染过的春天——宜阳城下,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冷清的山涧水向东又转向西流去,芬芳的花儿无人欣赏也就零落了。在春光满山的小路上,鸟儿在空阔的山林中孤独地鸣叫。 情景交融,营造了山中的宁静冷清的氛围, 透露出作者对于安史之乱给社会造成严重破坏的感伤、叹惋之情。 分析意境 答题步骤: 描写了怎样的景物(景)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境)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情) 渡湘江 杜审言 (今昔、实虚、已然和将然)对比、反衬。 第一句写往昔春日游园之乐,对比之下,更加让人觉得当前流放处境的“悲”;第二句写眼前春光烂漫、鸟语花香,这让人欢欣的景物,恰恰反衬出流放赴边途中“愁”的格外浓重。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②请对“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桑柘”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白描)的手法 写透过桑柘树可见一个梳着双髻、头插花枝的女孩正在荡秋千,描绘了一个俏丽(活泼、快乐、调皮……)的农家少女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农家少女(田园生活)的喜爱。 商山早行 温庭筠 答案示例一:“凫雁满回塘”这一句运用想象的手法, 通过写梦境中故乡回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的景象, 含蓄而又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切心情。 答案示例二:(“凫雁满回塘”)这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点明手法,1分), 梦境中故乡回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与旅途中的孤寂凄清形成鲜明的对照(分析句意,1分), 强烈而又含蓄(表达效果,1分)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切心情(主旨情感,1分)。 感遇(其二) 陈子昂 诗人以兰若自比,透露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抒发了年华易逝、时不我待的感慨。“幽独空林色”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际上是诗人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四句中用“白日晚”“秋风生”写年华岁月的无情流逝,花草的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 分析手法、赏析某句诗、分析诗人情感或诗歌主旨 答题步骤: 指出手法 翻译诗句(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概括作者情感(诗歌主旨) 感遇(其二) 陈子昂 ①“空”与“冒”相对,用作动词,可解释为“使……空”, ②“空林色”就是“使林中群花丽色为之一空”。兰若幽雅清秀,独具风采,使林间别的花木芳草都黯然失色。用群花的失色对比衬托出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 ③“空”不仅写出了兰若的独特风姿,也流露出诗人对兰若的赞美之情。 炼字类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使用技巧的要指出技巧)。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诉衷情》 陆游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的形象。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感慨。“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 分析诗歌形象 答题步骤: (1)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意旨。 春怨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分析语言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一词领全诗型 答题角度: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 * * 3、其他表现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等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讽今) 赋、比、兴,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衬托,想象联想,象征,白描等 2、修辞手法: 1、抒情方式: *
文档评论(0)